依用四明  四明分能所為造亡之為具所以  染淨二性唯一法身體用  現義不顯圓  一性二修圓別不同二義  別教緣了得性名二義  問染淨二性可廢耶  於性中染淨亡不亡即順情性  百界千如為不思議故  不可思議之異解正義  佛能知不可思議  言說屬言  無名假立一心平等法身之名  真諦有名有實無諦有名無實  真性妄性  三諦之性名  習性性分之二性  不改實性之名通事理  評具性家非具相之說  破或計理不思議定相具  事常義由即性  理具於事事具理泛有六義  事理互為能具所具約就法功歸之二義  存有為具頓足為具  佛性具生眾生具佛即離之二義  即與具體同義異  理具事故事具理  不可事具故云理具事  眾生本具染淨以名召體亦說佛性之意  生佛不虧染淨二性  語性為淨為佛之意  一家談修性都有七種之義  三明在障出障之理之下  辨事法體有隨名克實之二義  性染淨隨名之體歸于性  隨名克實二種辨體之依文  在障法有五種  約五法能所三義  染性或能障或所障  出障法有五能所有四  染性亦為所顯  淨用亦是所破  染性名性障障性二義  平等之差別  圓融之能障所障  在障出障之名通染淨  四明事用相攝之相之下  少分二位  事法之至攝不融攝  事法之融礙非融礙  事相所得之由  事法之二根本  眾生不知二根本  事相之當是妨礙  事法之當體所依之體  波所依當體之體  波之當體之異  事體非礙請謂成礙之異解  他解  今義  更示義  詰前異解  定差  無差之差  迷謂內外悟唯一心  眾生但理諸佛得事  眾生色心皆具諸佛  眾生之具但是理性文義  修性十界各相論具  今文弘決生具佛性事不同之故  不對法  心體既融  破事體自融之義  攝色歸心方具之異義  就法功歸論具隨說不同  就法論具以易通難之文  相攝相等相即  事法聖人能融凡夫不融  理無相之異解  事相定相不定相  定不定相論存亡二義  一家三諦融妙復說三千所以  事事互融由全體是理  問現見色相豈即蘭香耶  理事相即事事自融示相不同  外道計我通四種  外計我遍與佛法理通二不同  大小二相互容受不增減  淨名不思議之用異解  他人芥子須彌相入與今不同  或解芥須相入寄事顯理  今師之難  事中大小相容  圓聖應云無謀者從性言之  云隨情等從用言之  凡夫就事妄執為實二義  五明治惑受報之下  但除病不除法一家師資名二義  能執情一所執法二  能執所執事情與理對辨病法  能執所執約當體所依成病法  約事以能所執分情法三義  一能起心情所起心法  二能執心為情所執事為法  三能不知心為情所不知境為法  但除病不除法之文二義  一情除法自除之義  二情離法即之義  論情與法有三種  一情法俱離  二情法俱即  三情離法即  圓之情法俱離與別斷九異  相體俱即之義  約即論離之義  約即論離之異解  今詰難  四明以情為所顯之法  而破而顯  唯破唯顯  非破非顯  法離情即之義  破顯之道成佛要門  凡說理性皆歸空中  凡說理性皆歸俗事  破亡情為空之義  破性自有空之義  今師破顯二義  論諦理辨破顯立義根本諸家之異  約非破非顯而論破顯二義  一自行顯體二義  一事理法體破顯  二情智同異破顯  二化他顯用二義  一約情智  二約法體  化他顯用中情智同異破顯  亡照破顯  以三千會合破顯

卷第四
  因具次第積集之義  眾生諸佛頓諸相能不之由  徧人實由性現諸報  菩薩起用示現有二根本  一憑故業  二依理具  二本諸教通否  不妨眾生眾多身有無之義  法爾  法界法爾名言之所從  別心一心為體之計破異  大經佛性共有各有之文  自成佛他不成以自成資他修  六明共不共相識之下  阿梨耶唯妄或通真妄  梨耶名和合識二義  性體事相分總別二意  性具業薰之相由  或解業薰本識種子  或解業薰性  國土由生由佛  人生餘土此土常存故  自下本文下卷  二明依止之下  破淨覺所立總別  一性妄念為總義異  三諦為總為別  一性寂用相對體用二義  無相五義  體用五義  自他止觀體用二義  佛現生死法非染非相  三明以何依止  初明止  依正之知不知  五蘊之知不知  行證不離解二義  行證亦名解  修性對論方便  解行對論方便  約位論方便  薰習四法  爾時之二時  意識通二惑之二義  心意識之別  智證證智  本覺始覺  始本不之三覺一異  無明亦名覺  三覺之覺字意  天台之去取自在  本識  阿梨耶識  無沒識  和合識  種子識  果報識  起信今文三大不同  水流波相由  生滅有二種  生死之本二種  會諸經異由談性具  水本無波等  二明觀  六度分世出二意  和光不同塵  初心未堪涉事  二釋破小人執之下  小乘不依真行二義  直菓  三釋破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