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杀戮之刑者,由此道也【八】。
  【一】【疏】自此已下,凡有三譬,以况圣人任独无心。一者醉人,二者利剑,三者飘瓦,此则是初。夫醉人乘车,忽然颠坠,虽复困疾,必当不死。其谓心无缘虑,神照凝全,既而乘坠不知,死生不(人)〔入〕,是故遻于外物而情无慑惧。
     【释文】《之坠》字或作队,同。直类反。后皆同。◎家世父曰:始守乎气而终养乎神,道家所谓炼气归神也。《乘亦》音绳,又绳证反。《遻》音悟,郭音愕。尔雅云:遻,忤也。郭注云:谓干触。◎卢文弨曰:今本作。《不慑》之涉反,惧也。李郭音习。
  【二】【注】醉故失其所知耳,非自然无心者也。
  【三】【疏】彼之醉人,因于困酒,犹得暂时凝淡,不为物伤,而况德全圣人,冥于自然之道者乎!物莫之伤,故其宜矣。
  【四】【注】不窥性分之外,故曰藏。
     【疏】夫圣人照等三光,智周万物,藏光塞智于自然之境,故物莫之伤矣。
  【五】【注】夫干将镆(金耶),虽与雠为用,然报雠者不事折之,以其无心。
     【疏】此第二(谕)〔喻〕(一)也。干将镆(金耶),并古之良剑。虽用剑杀害,因以结雠,而报雠之人,终不瞋怒此剑而折之也,其为无心,故物莫之害也。
     【释文】《镆》音莫。本亦作莫。《干》李云:镆耶干将,皆古之利剑名。吴越春秋云:吴王阖闾使干将造剑,剑有二状,一曰干将,二曰镆耶。镆耶,干将妻名也。
  【六】【注】飘落之瓦,虽复中人,人莫之怨者,由其无情。
     【疏】飘落之瓦,偶尔伤人,虽忮逆褊心之夫,终不怨恨,为瓦是无心之物。此第三(谕)〔喻〕也。
     【释文】《忮心》之豉反,郭、李音支。害也。字书云:佷也。《飘瓦》匹遥反,郭李云:落也。《虽复》扶又反。下章同。《中人》丁仲反。
  【七】【注】凡不平者,由有情。
  【八】【注】无情之道大矣。
     【疏】夫海内清平,遐荒静息,野无攻战之乱,朝无杀戮之刑者,盖由此无为之道,无心圣人,故致之也。是知无心之义大矣。
     【校】(一)喻谕古字通,但比喻字疏文前皆作喻。
  不开人之天(一),而开天之天【一】,开天者德生【二】,开人者贼生【三】。不厌其天,不忽于人【四】,民几乎以其真【五】!”
  【一】【注】不虑而知,开天也;知而后感,开人也。然则开天者,性之动也;开人者,知之用也。
     【疏】郭注云:不虑而知,开天者也;知而后感,开人者也。然则开天者,性之动;开人者,知之用。郭得之矣,无劳更释。
  【二】【注】性动者,遇物而当足则忘余,斯德生也。
  【三】【注】知用者,从感而求,(二)而不已,斯贼生也。
     【疏】夫率性而动,动而常寂,故德生也。运智御世,为害极深,故贼生也。老经云,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德也。
  【四】【注】任其天性而动,则人理亦自全矣。
     【疏】常用自然之性,不厌天者也;任智自照于物,斯不忽人者也。
     【释文】《不厌》李于艳反,徐于瞻反。
  【五】【注】民之所患,伪之所生,常在于知用,不在于性动也。
     【疏】几,尽也。因天任人,性动智用,既而人天无别,知用不殊,是以率土尽真,苍生无伪者也。
     【释文】《几乎》音机,或音祈。
     【校】(一)阙误引刘得一本天作人。(二)世德堂本作劝。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一】。
  【一】【疏】痀偻,老人曲腰之貌。承蜩,取蝉也。掇,拾也。孔子聘楚,行出林籁之中,遇老公以竿承蝉,如俛拾地芥,一无遗也。
     【释文】《痀》郭于禹反,李徐居具反,又其禹反。《偻》郭音缕,李徐良付反。《承》一本作美。◎庆藩案承读为拯,(说文作□。)拯,谓引取之也。艮六二不拯其随,虞翻曰:拯,取也。释文拯作承,(通志堂〔本〕改承为拯。)云音拯救之拯。(复)〔涣〕(一)初六用拯马壮吉,释文:子夏(拯)作□;□,取也。列子黄帝篇使弟子并流而承之,释文承音拯,引方言出溺为承。(今方言作拯。)宣十二年左传曰,目于眢井而拯之,释文拯作承,云音拯。皆引取之义也。《蜩》音条,蝉也。《犹掇》丁活反,拾也。
     【校】(一)涣字依易释文改。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一】。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二】;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三】;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四】。吾处身也,若厥(一)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五】;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六】。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七】!”
  【一】【疏】怪其巧妙一至于斯,故问其方。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