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曰:人君任刑,代彼司殺,豈唯殘害百姓,抑亦自喪天和。○疏:衆生造業,各招其報,刑罰苦楚,自有冥司。無識之人,師心專輒,強代冥司而行誅戮者,何異庸拙之士運斤。夫拙士運斤,工非其任,豈唯所作不成,抑亦反傷其手,強代司殺,其義亦然,非徒濫職,翻獲其釁也。○節解曰:謂人治身各有優劣,若工匠斯器而有巧拙,巧者則器成形,拙者則少不自害也。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
  註:民之所以饑寒者,以其君上食稅下大多也。○疏:饑謂內無道德也,上,心也,心為五藏百行之主也,故稱為上。稅,聚斂也。食,滋味也。言行人所以不懷道德者,為心綠前境,多貪滋味故也。○節解曰:饑謂氣不足,氣所以不足者,坐口嗜美味也。食多謂實畜積為僻,故防御百端也。
  是以饑。
  註:是以民皆化上為貪,叛道違德,故饑也。○疏:結前義也。
  民之難治,以其上有為,
  註:民之不可治者,以其君上多欲,好有為也。○疏:所以百行馳騖,紛然難理者,只為心貪有為故也,心若無為,則諸行易治也。是知‘萬境唯在一心。
  是以難治。
  註:是以其民化上有為,情偽難治也。○節解曰:百姓謂百脈也,所以盈縮不和平→ 由口不含一,唇干液竭,故脈失精泄也。
  人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
  註:人民所以輕犯死者,以其求活之事太厚,貴利以自危也。○疏:行人所以不終天年而輕入死地者,以其迷順顛倒,未能悟達,不知物我俱幻,即生即死,生既多貪,六塵厚資四大故也。○節解曰:謂人所以不顧歡其死者,由養形太厚,恣其口腹,失其生道,故死也。
  是以輕死。
  註:以其求生太厚,故輕入死地也。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註:夫唯獨無以生為務者,爵祿不干於意,財利不入於心,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則賢於貴生也。○疏:賢,善也,玄悟之士,非色滅空,咯焉坐忘,而生無生相,是以羶躁榮利,厭穢風塵,故獨不以生為者,善能攝衛貴生之人也。○節解曰:謂夫獨能憂生於未生,憂形於未形,但念無為,舍自然者,此乃為賢貴道,安其生也。
  人之生也柔弱,
  註:人生含和氣,抱精神,故柔弱也。
  其死也堅強。
  註:人死和氣竭,精神亡,故堅強也。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
  註:和氣存也。
  其死也枯槁。
  註:和氣去也。○疏:言人生存有命,則諸節柔弱,及其死也,則骨肉堅強。草木之類,生時軟脆,及其死也,條柯枯槁,所以生而柔軟者,和氣存也。死而堅強者,和氣離也。舉此有識為辯,其勝劣者也。
  夫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註:以其上二事觀之,則知堅強者死,柔弱者生也。○疏:徒,類也,是知行剛強者,乖於和理,故與死為徒。行柔弱者,順於和氣,故與生為徒。此合喻也。
  是以兵強則不勝,
  註:雖強大之兵,輕戰樂殺,毒流怨結,衆弱為一,強故不勝也。○節解曰:兵謂口也,口強為人所窮,陰強為女所侵也。○御曰:生之柔弱,和氣全也。死之堅強,和氣散也。欲明守柔弱者全生保年,為強梁者亡身失生也。
  木強則共。
  註:木強大,則枝葉共生其上。○疏:兵謂三業六根也。言人縱恣六情,強暴前境,而食取無厭者,必遭重殃大禍,故不勝也。譬樹木粗強,故枝條共壓其上,亦猶梁棟宏壯,故椽瓦壓其上也。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註:興物造功,大木處下,小物處上,天道抑強扶弱,自然之效也。○節解曰:謂髮以柔弱,為人所戴,體骨堅強,為人所勞。○疏:堅強之木居下,柔弱之條處上,故堅強之人居九幽之下,柔弱之士處三清之上。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
  註:天道杳邈,舉物類以為喻也。○御曰:天道玄遠,非喻不明,故舉張弓以彰其用。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
  註:言張弓和調之義如是,乃可用耳。天抑高舉下,損強益弱,天之道也。○疏:舉下使高,抑高令下,高下調適,方可運箭,傲慢有餘者,必招損敗,和不足者,與其福善,天道如是,故似張弓。
  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
  註:天道損有餘而益謙,言天道常以中和為上。○疏:福善禍淫,自然之理,仍前生後,重出此文。
  人之道則不然,
  註:人道與天道反。
  損不足,奉有餘。
  註:世俗之人,損貧以奉富,奪弱以益強。○御曰:天道平施,裒多益寡,人則違天,翻損不足者也。○疏:人間世道好行浮偽,趨勢競利,違天背理,割損貧賤之不足,供奉富貴之有餘。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註:言誰能居有餘之位,自省爵祿以奉天下不足者乎,唯有道之君能行之也。○疏:孰,誰也。言誰能有餘財德以施天下蒼生乎,唯當體道之人獨能濟物,故下文云聖人不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