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道,心欲小也,志欲天也。心欲小者,禁微欲也;志大者,無不治也。所持甚小,所任甚大,故有道以理之法雖小足以治。
  天下不敢臣。
  《南華經》曰:古者大道至德之世,蠢動而相使不以為賜,素樸而民性得自治矣。
  侯王若能守,
  《南華經》曰:古者帝王以無為為常。
  萬物將自賓。
  《南華經》曰:無為而無不為,萬物自化。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通玄經》曰:陰陽和合,甘雨時降。
  民莫之令而自均。
  《通玄經》曰:不言之令,古聖人所以為師。雖無一言,天下萬民化。
  始制有名,
  《通玄經》曰:後世小成有名者,有言也。有言者,遂事也。遂事者,成書學之器也。
  名亦既有。
  《通玄經》曰:今人之道智欲圓,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智圓者無不知也,行方者有不為也,能多者無不治也,事少者約所持也。所見大者,所知小而不知失,故無道以理之法,雖大足以亂。
  夫亦將知止,
  《南華經》曰:知止乎?其所不知至,知止矣。
  知止所以不殆。
  《南華經》曰:人莫鑑於流水而鎰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
  譬道之在天下,
  《通玄經》曰:故道之在天下,譬猶江海不為也。
  猶川谷之與江海。
  《通玄經》曰:江海不為,能取百川,不求故能得。
  道德真經四子古道集解卷之四竟
  #1 此處疑有脫誤。
  道德真經四子古道集解之五
  古襄寇才質集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此章《南華經》言:古者聖人,毀志之勃。貴富顯嚴名利此六者,勃志也。不動胸中則正,正則虛靜無為而無不為也。是以古之聖人有知人之智自知之明,有勝人之力自勝之強,有知足之富強行之志。有斯六德也,生有德業不失其所之久,死有而名不亡永傳之壽。故名六德,久壽也,知人者智。
  知人者智,
  《通玄經》曰:知賢之謂智,智莫大於知人,知人則無亂政。
  自知者明。
  《通玄經》曰:愛賢之謂仁,敬賢之謂禮。
  勝人者有力,
  《通玄經□下德篇》曰:勝人者有力,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叉自得者也。
  自勝者強。
  《通玄經》曰:自勝者強,能強者必用人力者也。未有得己而失人者也,未有失己而得人者也。
  知足者富。
  《通玄經》曰:足用之本在於省儉,不須財而富。
  強行者有志。
  《通玄經》曰:古者不以賤為危,不醜窮,無人非。
  不失其所者久。
  《通玄經》曰:故知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知命之情者,不憂命之所無奈何。
  死而不亡者壽。
  《通玄經》曰:,君子雖死亡,其名不滅。名聲傳於後世,何往而不壽。
  大道汎兮章第三十四
  此章《南華經》言:莫神於天,莫富於地,莫大於帝王。故帝王之德,配天地之富貴,此古聖人乘天地之富貴,馳養萬物而用人羣愛養之道也。經不為大#1,萬物歸之,故能成其天下之大,遵道養民也。
  大道汎兮,
  《南華經》曰:以道汎觀而萬物之應備,汎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其可左右。
  《通玄經》曰:大道無所不可。可在其理,見可不趍,見不可不去。可與不可,相為左右,相為表裏。
  萬物恃之
  《南華經》曰:夫道韰萬物而不為戾,澤及萬世而不為仁。
  以生而不辭,
  《通玄經》曰:夫道者,萬物恃之以生,莫知其德。
  功成不名有。
  《通玄經》曰:大常之道,生物而不有,莫知其德。
  愛養萬物而不為主,
  《通玄經》曰:大常之道,收藏畜積而不加富,布施稟受而不益貧,愛養萬物而不為主。
  常無欲,可名於小;
  《南華經》曰:刻彫萬物眾形而道不為巧作,不為而自成。萬物歸之不為主,可名於大。
  《通玄經》曰:大常之道,化成而不宰。《洞靈經》曰:道者不為謀府,不為事官,其功至妙,不為功主。
  是以聖人
  《通玄經》曰:是以聖人以道汎愛,愛下故能成其大。
  終不為大,
  《通玄經》曰:古之善為君者,法於江海。江海愛下,終不為大,百川歸之,故能成其大。
  故能成其大。
  《南華經》曰:夫道惠施以此,為大觀於天下。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
  此章《南華經》言:上古神農之世,卧則居居,起則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争競之心,此大道之世,至德之隆也。執道安泰,天下太平也。
  執大象,
  《通玄經》曰:執道者,德全。德全者,聖人之道也。古者三皇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