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物。然亦豈聖人能為此哉。猶人與物皆有此明。聖人還以其元明示之,故曰是謂襲明。至於襲明,則均於一。惟人無善無不善,故善人不善人之師;言不善人之可以為善人也。不善人善人之資,言不善人之本同善人也。若不貴其師而不師其善,不愛其資而甘於為惡,雖有多智,柢益為迷。反本還原,是謂要妙。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雄動而作,雌靜而處。動必歸靜,雄又歸雌。故為天下谷。白者欲其有知,黑者欲其無知,有知以無知為貴,知白以守黑為賢。故為天下式。榮者我加於人,辱者人加於我,我加於人而人能受,則其益在人。人加於我而我能受,則其益在我。故為天下谷。然道之常,豈有所謂雄雌、白黑、榮辱者哉?曰知曰守者,非常德也。及散而為德,以德自處,若用其雄,用其白,用其榮,則失常德矣。若用其雌,常德不離,歸復于嬰兒。用其黑,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用其辱,常德乃足,復歸于朴。所謂曰嬰兒、曰無極、曰朴者,皆真常也。故真常不可得而知,不可得而守,必使可知可守者,復歸于常,然後為道。及朴散為器,聖人以道制器,然猶不失於道,故用之為官長。官長者,視天下猶官長之,非如家而私之也。故官而不私,長而不宰,是為大制不割。
  將欲取天下章第二十九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凡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聖人體道以為質,不得已而愛形於天地之間,由天下不得聖人則不治,故不得已取天下而為之。然聖人視此身猶寄也,以天下寄其所,寄豈肯強其所無,以失真常之道哉?由不知道者以天下為實有,而我始君之,於是以有為撓之,以有物執之,而不知其所為者,反足以敗之,其所失者,反足以失之。蓋物之在天下,或自可以行,或止可以隨,或噓之可暖,或吹之可寒,或強而壯,或羸而損,或任而載,或弱而隳。物之不齊,物之情也。若必欲為之、執之,使行者為隨,噓者為吹,強者為羸,載者為隳,則雖天且不可,而況於人乎?聖人因其自然,知其所受,受者有不可變,但去其甚、去其奢、去其泰,使可行可噓、可強可載者,不至於過-,而或.隨或吹、或羸或隳者,不至於不及,是謂以吾自然,相其自然。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兵之後,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是謂好還。兵之不勝其害,未易一二數。使幸而勝,其殺氣之應,地不能使之生,天不能使之和。故荊棘生於屯戰之所,飢饉起於軍旅之後。則其不勝者可知矣。故善戰者,因其不得已,果於一次,而不以是取強。果者,不久之謂也。內持不得已之心,外為一戰之次,故未嘗矜、未嘗驕、未嘗伐、未嘗強,皆由生於不得已也。若得已而不已,兵老而氣衰,猶人壯之必老,是為不道。人之不道,尚猶不盡年而死,而況於兵之實老乎。
  夫佳兵章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兵不可佳而佳,猶人不可殺而殺。故不樂殺人,然後可以言兵。孫吳之論兵,審虛實,辨奇正,其言詳矣。然虛實奇正之本,孫吳未必知之也。老氏曰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夫以恬淡言兵,誠若不類,然不知恬淡則靜,靜者勝之本也,狂躁則動,動者敗之基也。梁襄問孟子曰:天下烏乎定?曰:定于一。曰:孰能一之?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惜其不足以知此。使果不嗜殺人則定天下,有不難者。自古及今不嗜殺人者必興,嗜殺人者必亡,嗜殺人而暫成者有已,未有嗜殺人而多歷年者也。故君子戰勝以喪禮處之,不祥之器,有道者不處。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
  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之。知之所以不始。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此章言道與器相與為循環輕重也。道常無名,不可得而見,然匹夫得之。朴雖小,天下不敢臣,知尊之無以加於我也。侯王雖大,若不能守,則萬物不賓。蓋能賓之者,在此而不在彼也。譬如天地奠位,雖有高下之殊,然至合以降甘露。非有人使之而無不齊者,是天地未嘗不同也。由是觀之,道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