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悅聲色,鼻口愛悅香味,六根各有所悅。門以出入為義,言諸根色塵之所由也。若塞其愛悅之視聽,則禍患之門閉矣。禍患之門閉,則終身無有勤勞也。故云終身不勤。
  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疏:此明失道之行也。開其視聽之門,濟其愛悅之事,則禍益患增,故終身不能救理也。
  見小曰明,
  疏:此示防患之源也。惡兆將興,細微必察,故憂悔吝之時,存乎纖介,令守母之人,防萌杜漸,理之未亂,能知此者,可謂之明。
  守柔曰強。
  疏:守柔弱之行者,處不競之地,人不能加,同道之用,能如此者,可謂之強。
  用其光,復歸其明。
  疏:光者外照而常動,明者內照而常靜,由見小守柔,則為明。為強不矜,明而用強,故雖用光外照,還歸內明,此轉釋見小守柔之義,使息外歸內,故曰復歸其明也。
  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疏:遺,與也。殃,咎也。言用光照物,於物無著,還守內明,不自矜耀,守母存子,返照本源,自無殃咎。是謂襲常者,密用曰襲,人能察微遠害,守柔含明,如是等行者,是謂知子守母,密用真常之道也。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前章明守母存子,欲歸明無遺身殃。此章明介然用知,則行道有唯施之畏。初三句,明有知則乖道。次兩句,示道正而人邪。又七句,明有知之生弊。後兩句,嘆盜夸之非道,而以為戒爾。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疏:使我者,老君假設之辭也。介然謂耿介然,有知之貌。夫道非知法而伐人,欲以有知行道,故老君患其蔽蒙,唱言之曰:使我介然矜其有知,欲行無為大道於天下者,有知則與道相乖,而失無為清靜之化,唯所施為,將害於物,甚可畏懼也。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疏:夷,平也。徑,邪捷之道。言大道坦然平易,而人好從邪徑,且大道之化,貴夫無為無事,則平易,而代之從事,不能息智於無欲,將役心應務,始雖好徑而求捷,終則失道而焚和,故云人甚好徑。
  朝甚除,
  疏:除,理也。言好徑之君不尚無為之化,但以有為為理,雖云甚除,有為則傷巧詐,故云尚賢矜智,則生巧偽。又解云:朝廷修理峻宇雕墻,故云甚除。
  田甚蕪,
  疏:草長曰蕪,淫巧浮食,則農事荒蕪,既闕嘉生之報,何望如坻之積?
  倉甚虛。
  疏:年登則稟實,農廢則倉虛,自然之理也。
  服文彩,
  疏:青赤為文,色絲為彩,言賤質而貴文也。
  帶利劍,
  疏:利劍者,武備也,夫文德者,理國之器用也,武功者,文德之輔助,而文為本,武為末,今若專事武功,是棄本而崇末也。
  厭飲食,
  疏:厭,飲食也。是庖廚之豐厚,厭飫芳鮮,上多玉食之資,則下有凍餒之患矣。
  財貨有餘。
  疏:財貨謂錢帛珠玉之流也。多藏厚斂,有餘也,末學不貪為寶,但欲多財累愚爾。
  是謂盜夸,非道也哉!
  疏:非理而取為盜,矜其所有為夸,且頭會箕斂,取於不足,縱慾而費,奉其有餘,傲然自得,以為夸尚,謂之為盜,不亦宜乎!所為如此,則非吾欲行之道矣。也哉者,傷嘆之辭。
  善建章第五十四
  前章明好徑之君,若盜夸而非道。此章明善建之主,享不拔而長存。首標以道立國,修身之益。次故以身下,明觀身觀家之法。後吾何以下,結嘆慧照所知之驗云。
  善建者不拔,
  疏:建,立也,不拔,謂不傾拔也。言人君善能以道建邦立本者,因百姓之不為,任兆人之自化,然後陶以淳樸,樹之風聲,使儀形作孚,樂推而不厭,則功業深固,萬方歸德,斯所謂善建者,何可傾拔乎?
  善抱者不脫。
  疏:抱,守也。脫,離也。善以道懷抱百姓者,動而悅隨,何可脫離也。且夫樂餌所在,過客猶止,况夫道德者,進於此乎?以之御物,為物所歸,固其宜也。
  子孫祭祀不輟。
  疏:祭,薦也。繼世曰祀,謂後代子孫薦禮於祖宗也。輟,止也。注云:言善世以道德,匡抱之君功施於後,愛其甘棠,况其子孫乎。而王者祖有功,宗有德,故周之興也,始於后稷,成於文武。周之祭也,郊祀后稷,宗祀文王。故雖卜代三十,卜年七百,毀廟之主流溢於外,而后稷、文王郊宗之祀不輟止也。
  修之於身,其得乃真。
  疏:此下明少修少證,多學多得,故修之身,謂一身修,修之家,謂一家修,始於一身,終於天下,例可知也。言善立之人,照了真性,真性清靜,無諸偽雜,偽雜既盡,德乃真純。
  修之於家,其德有餘。
  疏:修道於家,上和下睦,移修身於家,故其德有餘福也。故《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修之於鄉,其德乃長。
  疏:按:《周禮》二千五百家為鄉。言一鄉修道,禮義興行,尊卑有序,閭閈相比,不黨於親,一家修道,德猶未廣,一鄉盡修,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