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順,一無驚怛,如此之者,亦十中有三人爾。
  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
  疏:此釋迷執之人,養生失理之徒也。言人雖欲修生,不能了悟,動往喪生之地,安生之理既失,順死之道又乖,如此之輩,亦十中有三人爾。
  夫何故?
  疏:此設問眾生動之死地之由。
  以其生生之厚。
  疏:此正答言:眾生動之死地者,以其耽滯有為,溺情縱欲,厚自奉養,以全其生,養之太厚,故動之死地爾。
  蓋聞善攝生者,
  疏:攝,衛也,謂善能以道衛生之人,妙觀生本,本來清靜,於生忘生,不以情欲而滑其和,唯以沖虛而養其性,物莫能害,故稱善攝。
  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
  疏:不期而會曰遇,按《山海經》兕出湘水南,蒼黑色。《爾雅》云,形如野牛,一角,重千斤。善攝生之人,不起心害物,所以陸行不遇於兕虎,入軍不被於甲兵,故虎兕甲兵亦無傷害之意爾。
  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疏:前明善攝生之人,內無害心,所以外不遇兕虎,今明設於逢遇此,無傷害之心,自然彼無容措之處,是知忘情於物者,則海上之鷗可馴而狎,陸行之獸可繫而游,况傷害乎?故無是也。
  夫何故?
  疏:此問虎兕兵刃是害人之物,今不投措其爪角,無所容其兵刃者,其故何也?假問其故,以曉於人爾。
  以其無死地。
  疏:此正答也。夫見有其身者累,生生之厚者死。今善攝生之人,照法性空,悟身相假,故能於生忘生,不為厚養之過,無私順化,故無死地可處爾。既心無死地,夫何虎兕兵刃能害之乎?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前章明出生入死,善攝超患累之門。此章明道生德畜,不宰有自然之貴。首標妙本應感生成之美。次明萬物尊貴道德之由。故道生之,復贊生畜之功。生而不有下,結嘆忘功之德。
  道生之,德畜之。
  疏:道生之者,言自然沖和之炁,陶冶萬物,物得以生,故云道生之。注云妙本動用降和炁者,妙本,道也,至道降炁,為物根本,故稱妙本。德畜之者,德,得也,畜,養也。謂萬物得道用,而能畜養斯形,則約玆畜養之處,而受德名,故云德畜之。
  物形之,勢成之。
  疏:道生德畜,品物流形,故云物形之。注云乾知坤作兆形位者,《易□繫》云:乾知太始,坤作成物。天地為形,上下為位,斯皆道功,寄乾坤以為用也。勢成者,言道為萬物作天時地利,陰陽之勢,而物資之以成,故云勢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疏:以道德為生畜之功,故凡厥懷生,莫不尊尚於道,敬重於德,此勸示眾生,令敦本而崇道也。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疏:夫代之尊榮者,必由人君爵命然後為尊,今道之所以尊,德之所以貴,蓋以生成之功被物,故物尊貴之,非假爵命而常自然尊貴爾。
  故道生之,德畜之。
  疏:此覆結初章道生之義也。始之為生,養之為畜。
  長之育之,
  疏:增進曰長,撫字曰育。
  成之熟之,
  疏:輔相曰成,成遂曰熟。
  養之覆之。
  疏:資給曰養,蔭庇曰覆。八者皆道德功用之謂,所以萬物尊而貴之。
  生而不有,
  疏:道生萬物,不見其有生之可名,忘生之義,結上道生之義也。
  為而不恃,
  疏:德之為養,不見有物之可為,不恃其功,結上德畜之之義也。
  長而不宰。
  疏:以道德忘生育之功,故雖居萬物之長,長育成熟,不為主宰,責望於物,言此者欲令人君法道生育,而忘其功爾。
  是謂玄德。
  疏:此嘆忘功之德也。玄者深遠不測之名,大道雖能生能畜,而終不恃不宰,德施周普而名進不彰,豈非深遠不測之德乎?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前章明道生德畜,不宰有自然之貴。此章明守母存子,歸明無遺身之殃。首標七句,能生之本勸,令知子守母。次六句,示絕欲之戒,塞兌閉門。後六句,嘆美修證之功,結成襲常之行。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疏:資炁曰始,資生曰母,言道德以冲和妙炁,生成萬物,物得以生,如母之生子,故云以為天下母。如母雖殊於道炁,布化常一,故上經云無名天地始,有名萬物母。言此者,欲令人知源識本,守母而存子也。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疏:言人既得沖和之炁,茂養為母,當知其身是沖炁之子。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歿身不殆。
  疏:言人既知身是道炁之子,從沖炁而生也,當守道清淨,不染妄塵,愛炁養神,使不離散,人從道生,望道為本,今卻歸道守母,故云復守爾。歿身不殆者,言人能常無欲以歸道,則可以終竟天年,而無危殆也。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
  疏:此明絕欲守母之行也,兌,悅也,謂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