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哉。故無所避就,而與化俱往#26也。
  〔疏〕方今正化為人,安知過去未化之事乎。正在生日未化而死,又安知死後之事乎。但當推理直前,與化俱往,無勞在生憂死,妄為欣惡也。
  吾特與汝,其夢未始覺者邪。
  〔注〕夫死生猶覺夢耳,今夢自以為覺,則無以明覺之非夢也;苟無以明覺之非夢,則亦無以明生之非死也。死生覺夢,不知所在,當其所遇,無不自得,何為在此而憂彼哉。
  〔疏〕夢是昏睡之時,覺是了知之日。仲尼顏子,猶拘名教,為昏於覺夢之中,不達死生,未嘗暫覺者也。
  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
  〔注〕以變化為形之駭動耳,故不以死生損累其心。
  〔疏〕彼之孟孫,冥於變化,假見生死為形之驚動,終無哀樂損累心神也。
  有日一宅而無情死。
  〔注〕以形骸之變為旦宅之日新耳,其情不以為死。
  〔疏〕旦,日新也。宅#27者,神之舍也。以形之故變為宅舍之日新#28,利其性靈凝淡,終無死生之異#29也。
  孟孫氏特覺,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宜也#30。
  〔注〕夫常覺者,無往而有逆也,故人哭亦哭,正自是其所宜也。
  〔疏〕孟孫冥同生死,獨居覺悟,應於內外,不乖人理。人哭亦哭,自是順物之宜者也。
  且也相與吾之耳矣,
  〔注〕夫死生變化,吾皆吾之。既皆是吾,吾何失哉。未始失吾,吾何憂哉。無逆,故人哭亦哭;無憂,故哭而不哀。
  〔疏〕吾生吾死,相與皆吾,未始非吾,吾何所失。若以係吾為意,何適非吾。
  庸詛知吾所謂吾之乎?
  〔注)靡所不吾也,故玄同外內,彌貫古今,與化日新,豈知吾之所在也。
  〔疏〕庸,常也。凡常之人,識見淺狹,詛知吾之所謂無處非吾。假令千變萬化,而吾常在,新吾故吾,何欣何惡也。
  且汝夢為烏而厲乎天,夢為魚而沒於淵。
  〔注〕言無往而不自得也。
  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其夢者乎?
  〔注〕夢之時自以為覺,則焉知今者之非夢邪,亦焉知其非覺邪?覺夢之化,無往而不可,則死生之變,無時而足惜也。
  〔疏〕厲,至也。且為魚為烏,任性逍遺,處死處生,居然自得。而魚烏既無優劣,死生亦何勝負而係之哉。孟孫妙達斯源,所以未嘗介意。又不知今之所論魚鳥者,為是覺中而辮,為是夢中而說乎?夫人夢中,自以為覺,今之覺者,何坊夢中。是知覺夢生死,未可定也。
  造適不及笑,獻笑不及排,
  〔注〕所造皆適,則忘適矣,故不及笑也。排者,推移之謂也。夫禮哭鈴哀,獻笑鈴樂,哀樂存懷,則不能與適推移矣。今孟孫常適,故哭而不哀,與化俱往也。
  〔疏〕造,至也。獻,善也。排,推移也。夫所至皆適,斯亦適也,其常適何及歡笑然後樂哉。若待善事感己而後適者,此則不能隨變任化,與物推移也。今孟孫常適,故哭而不哀也。
  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注〕安於推移而與化俱去,故乃入於寂寥而與天為一也。自此以上,至于子祀,其致一也。所執之喪異,故歌哭不同。
  〔疏〕所在皆適,故安任推移,未始非吾,而與化俱去。如此之人,乃能入於寥廓之妙門,自然之一道。
  意而子見許由。許由曰:堯何以資汝?
  〔注〕資者,給濟之謂。
  〔疏〕意而,古之賢人。資給濟之謂。意而先謁帝堯,後見仲武。問云:帝堯大聖,道德甚高,汝既謁見,有何教授資濟之衛,幸請陳說耳。
  意而子曰:堯謂我,汝必躬服仁義而明言是非。
  〔疏〕躬,身也。仁則恩慈育物,義則斷割裁非,是則明賞其善,非則明懲其惡。此之四者,人倫所貴,汝鈴須己身報行,亦須明言示物。此言意而迷堯教語之辭也。
  許由曰:而奚來為朝?
  〔疏〕而,汝也。奚,何也。軏,語助也。堯將教進刑害於汝,瘡痕已大,何為更來矣?
  夫堯既已鯨汝以仁義,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將何以遊夫遙蕩恣睢轉徙之塗乎?
  〔注〕言其將以形教自虧殘,而不能復遊夫自得之場,無係之塗也。
  〔疏〕鯨,鑿額也。劓,割鼻也。恣睢,縱任也。轉徙,變化也。塗,道也。夫仁義是非,損傷真性,其為殘害,譬之刑殘。汝既被堯鯨劓,拘束性情,如何復能遨遊自得,逍遙放蕩,從容自適於變化之道乎?言其不復能如是。
  意而子曰:雖然,吾願遊於其藩。
  〔注〕不敢復來涉中道也,且願遊其藩傍而已。
  〔疏〕我雖遭此虧殘,而庶幾之心靡替,不復敢當心路,願涉道之藩傍也。
  許由曰:不然。夫盲者無以與乎眉目顏色之好,瞽者無以與乎青黃齡敝之觀。
  〔疏〕盲者,有眼睛而不見物;瞽者,眼無映縫如鼓皮也。作斧形謂之齡,兩己相背謂之敝,而盲瞽之人,眼睛已敗,既不能觀文彩青黃,亦不愛好眉目顏色。譬意而遭堯鯨劓,情智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