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皆实邪窒塞,
气行因而不利。治以疏通宣泄,则涩脉自起。若疡已酿脓,则气血相搏,其势方张,脉象应
之必多滑数。故肿疡已成未成之机,即可以脉之滑涩决之。涩则内尚无脓,犹可消散;滑则
脓已蒸酿,无不外溃矣。若痈疽即溃,则气结已通,血滞已泄,脉以滑利为顺,涩滞为逆。
盖脉滑者,其正气之充,清养化邪,调复必易。惟滑而大者,余焰方张,尚非正轨。而脉涩
者则血液已耗,神色必疲。滋养扶元,所不可缓。若更涩而小弱,色夺形 ,尤其可虑。



<目录>卷上\第二章・外疡脉状

<篇名>第六节・长短之脉

属性:长短者,脉之部位也。气血有余,指下势盛,尺寸皆溢,是谓之长。气血不足,指下势
促,尺寸不及,是谓之短。故脉长者,恒兼洪大滑疾;脉短者,恒兼虚弱细微。此多属于其
人禀赋,而凭脉辨证,即随之以决虚实焉。
长短二脉,合寸关尺三部而言。长者寸尺皆过于本位,短者寸尺皆不及本位,是以关部
无所谓长短之象。昔人每谓关不诊短,以寸关尺三部,本是一线贯注,不能离异,故有寸不
至关为阳绝,尺不至关为阴绝之说。然则关部即不当有短脉,亦必不能以长脉论矣。又阳气
上盛之病,脉长于寸,即短于尺;相火下盛之病,脉长于尺,即短于寸,则所谓上鱼入尺之
脉。偏盛于上者,必短于下;偏盛于下者,必短于上,与专论长短之合寸尺而言者不同。凡
病而得长脉,若非其人之体质素强,则病魔之势焰方张也,或虚阳之浮露于外也。若更长而
不实,长而无神,则形似有余,而其实不及,非佳兆矣。凡病而得短脉,若非其人之体质素
弱,则气血之俱衰也。否则实邪凝结于中,而气道不舒也。若复短而无神,形气俱馁,更难
图矣。故肿疡脉长,无非阳邪之势盛;而肿疡脉短,则为大毒之坚凝。若在溃后,脓毒已泄
,气血已伤,于脉宜敛,则短者似尚合宜,长者必多变幻。苟非毒邪之不减,即其元气之外
浮,所谓证虚脉实,皆当顾虑。惟脉短终是正气不周,津液既耗,而脉应之。滋液养阴,是
为正治。若其短涩无神,则真阴欲竭,亦自可危。



<目录>卷上\第二章・外疡脉状

<篇名>第七节・虚实之脉

属性:虚实者,亦脉学之纲领也。三部九候,力量有余,皆可谓之实;三部九候,力量不及,
皆可谓之虚。则凡言实者,可该弦劲洪紧诸脉;而凡言虚者,可该微弱迟软诸脉。初非专以
虚之与实,指定一种形象之名称。而昔人每以浮而无力为虚,欲以别于沉而无力之弱脉;以
沉而有力为实,欲以别于浮而有力之革脉。细分畛域,虽亦不为无理。寿颐窃谓虚实二字之
本义,不当如是。岂中候沉候之无力者,必不可以言虚,而浮按中按之有力者,必不可以言
实耶。顾名思义,当亦恍然。所以诊得实脉,苟非体质之壮盛,必其病势之有余。然坚实太
过,搏指不挠,则邪势方张,已失冲和之性。诊得虚脉,或为禀赋之素弱,无非元气之不充
,而虚弱已甚,指下无神,则根本欲漓,几等尸居余气。故肿疡脉虚虽曰病有余而脉不及,
然苟非大证,而其人形神未馁,则微见虚软,未必遽为大害。惟疡患甚巨,而脉来虚弱已甚
者,是为脉证相反,必多不治。而肿疡脉实,虽曰病是实邪,脉证相合,然果坚劲异常,则
大毒盘踞,蒂固根深,宁不可虑。溃疡脉虚,是为气血乍泄,于法为顺。然必风波大定,余
浪不兴,清养扶持,始登彼岸。如其恶腐未脱,毒焰未衰,而脉已虚软不起,惟恐正气难扶
,同归于尽。若溃疡脉实,必其余毒尚盛,气血未和,如脓泄太多,脉反坚实者,必难善后
也。



<目录>卷上\第二章・外疡脉状

<篇名>第八节・弦紧革牢之脉

属性:弦者,脉之刚劲有力,端直而长者也,为肝阳之自旺,为痰饮之郁结。紧者,脉之固定
坚直,应指不挠者也,为寒邪之外束,为实邪之内凝。《素问》有脉实坚之说。《伤寒论・
平脉篇》∶寒则牢坚。《脉经》引之作寒则紧弦,是紧脉亦可谓之坚脉,皆以形容其指下有
力耳。叔和以紧脉为转索无常,非是。盖紧即有力不散,亦与虚实之实脉相近。革者,浮候
之坚大有力;牢者,沉候之坚大有力。一为孤阳之浮越于外,一为阴寒之凝结于中。脉理主
病,适得其反,而情势之坚固有力则一。此四者,皆脉象之属于实者也。疡患得此,无非病
势方张,其毒甚盛,可从上条实脉之例求之。



<目录>卷上\第二章・外疡脉状

<篇名>第九节・软弱微散之脉

属性:软弱者,脉之应指无力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