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毒大小贴之,未成即消,已
成即出脓,立时见效。
对口背痈仙方
活鲫鱼(一尾,去鳞、肠。) 头垢(五钱)
共捣烂,加蜜半杯搅匀,从外围入里面,留一孔出毒瓦斯,二次全消,实时止痛。
对口疖初起 桃叶尖九个捣烂掺上。
又方 抱小鸡的母鸡热屎涂消。
又方 猪胆剖汁,碗盛,涂完即愈。(男子用雄猪胆。女用母猪胆。)
又方 天茄(即白牵牛)叶带茎、子,采来同生姜三片捣敷,早晚一换,三日全愈。
又方
甘蔗渣(焙干) 白狗屎(焙燥)
研末和匀,用竹管将稀绢蒙一头入药,筛膏药上贴之。虽垂危亦愈。
对口 荠菜同醋捣烂敷立消。



<目录>卷二十二\脑背部

<篇名>百脉疽门主论

属性:《鬼遗方》云∶百脉疽,肿起环围颈项疼痛,身体大热,不敢动止, 不能食。
此有大畏恐骇,上气咳嗽,其发引耳,不可以肿。十五日可刺导引,不导引见血,八十日必死。(《准绳》)



<目录>卷二十二\脑背部

<篇名>肩痈门主论

属性:陈实功曰∶肩毒左肩为痈属肝,右肩为疽属肺。(《正宗)。)
胡公弼曰∶发肩乃肾与膀胱受证,气血凝滞,不得流行,结成痈疽,得脓为吉。(《青囊》)



<目录>卷二十二\脑背部

<篇名>肩疽门主论

属性:\r肩疽\p04-a41a162.bmp\r
王肯堂曰∶肩疽此处,乃手足三阳交会之所,由风热郁结所致,或因负重损伤而作。(《准绳》)
《灵枢》云∶发于肩及 ,名曰 痈,其状赤黑,急治之,令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脏;痈发四五日,逆KT 之。
《鬼遗方》云∶丁疽发两肩,恶血留结内外,荣卫不通,发成疔疽,五日肿大,令
人口噤寒战。十二日可刺;不治,二十日死。
陈氏曰∶干疽肿发,起两肩及两大臂连胛骨,二七日痛不息,亦不可动;五十
日身热不赤。六十日可刺;刺之无血者死。
薛立斋曰∶肩疽生于肩骨之上,乃肝脾二经积热,毒上冲肩井,始生多不知觉,
惟肩骨中酸痛,竟有六七个月,方现形影。既溃失治,五六载不能收功,甚至肩井骨
露则危矣。初起宜用艾灸。
《心法》曰∶肩中疽生肩正中,左右相同,属三焦胆二经,一名 痈。
又曰∶肩风毒生于肩稍 上骨尖处,属大肠肩 穴。由邪风深袭骨缝,与湿稽留,
化热而成。
又曰∶干疽生于肩前廉,左右皆同,属大肠经,一名疔疽。



<目录>卷二十二\脑背部

<篇名>过肩疽门主论

属性:王肯堂曰∶过肩疽,又名筋疽,生肩后夹脊两边,肿硬痛疼,寒热似疟。但初起无头,急用灸法。
《鬼遗方》云∶筋疽发夹脊两边大筋上,其色苍。八日可刺,有痈在肥肠中,九十日死。
《心法》曰∶过肩疽生在肩后廉,左右皆同。总由湿热风邪遏郁而成;亦有负重瘀血凝结而成。



<目录>卷二十二\脑背部

<篇名>肩井毒门主论

属性:申斗垣曰∶肩井毒,又名气痈,其穴在肩上骨胶动处陷中是也。乃怒气相干,气
血凝滞而成。初起必用铁箍散围住根脚,否则毒流肩脊,不可治矣。(《启玄》)



<目录>卷二十二\脑背部

<篇名>担肩门主论

属性:申斗垣曰∶此乃肩挑负重,压伤肩头,气血凝滞而成;或因枕卧冷处,致令隧道
不通,蓄血而成。破则流脓出血,此外因也。治当早灸,始能消散。(《启玄》)
又有匾担因妇女在上跨过,即害担肩。



<目录>卷二十二\脑背部

<篇名>担肩门主方

属性:验方 剪猫头上毛用,不语唾粘之。



<目录>卷二十二\脑背部

<篇名>上中下三发背门主论

属性:王肯堂曰∶上中下三发背俱在脊中,属
督脉。上发者,伤于肺,发于天柱骨下;中发者,伤于肝,为对心发;下发者,伤于
肾,为对脐发。皆由积热怒气所致。初如粟米,或麻或痒,或拘急,或不痛,或大
痛。初觉便宜隔蒜灸之,或汗、或下、或托,量其虚实施治。(《准绳》)
又曰∶脑发背发在上者,不可用木通,恐导虚下元故也,老弱者尤宜戒。然三发
背总要之地,与他处不同,尤所当谨,微有痛痒,宜速治之。
《鬼遗方》云∶人生最可忧者,发背也。其种有五∶一曰∶阳毒发背,因风而有。或
患热毒消渴,或先患伤寒,余有阳毒未解,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