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加生冷兼进,以致气血乖违,湿动痰生,肠胃痞塞,运化不通,气血凝滞而成痈也。
然则生痈之先,本肾水之不足,兹痈溃之后,又复流其水,是虚其虚矣。若作火毒
治,鲜不变为死证,必须大补肾水,并补脾胃之气,则脾胃化精生水更易枯涸也,肠
一旦得滂沱之润,自然沾足重苏,不治痈而痈已化,气血足而肌肉生也。加味六味
地黄汤以治之∶熟地二两,山药、山萸各八钱,丹皮六钱,泽泻一钱,白茯苓三钱,
人参、麦冬各一两,黄 五钱,水煎服,数剂疼止神健。(按六味补肾水,加参、 、麦冬,补
脾胃之土,土旺而肺自旺,肺与大肠相表里,又为肾之母,母子相需,表里相顾,故奏功如神也。)
王肯堂曰∶大肠痈多大便坠肿,初起发热恶风自汗,身皮甲错,按之腹内急痛。



<目录>卷二十一\内痈部

<篇名>小肠痈门主论

属性:经曰∶关元隐隐痛者小肠疽,其上肉微起者小肠痈。(关元穴,又名小肠募,在脐下三寸。)
《千金》曰∶肠痈之为病,小腹肿,强按则痛,便数似淋。
《厥论》曰∶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则死。
王肯堂曰∶《千金》谓妄治必杀人。肠痈为病,小腹重而强按之则痛,便数似淋,
时时汗出,复恶寒,身皮甲错,腹皮急如肿状,其脉数者,小肠有脓也。(《准绳》)
陈无择曰∶肠痈为病,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聚积,身无热,
脉数,此为肠内有脓,久积阴冷所成也。故《金匮》有用附子温之。其脉迟紧者,脓未
成,可下之,当有血;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此以内结热所成也,故《金匮》有用大黄利之。
张仲景曰∶肠痈,小腹痞坚,盖小腹痛而痞,小便数而似淋者。肠痈,即肺痈肝痈之属。
巢氏曰∶洪数者已有脓,脉若迟紧者未有脓。甚则腹胀大,转侧有水声,或绕
脐生疮,或脓自脐出,或大便出脓血。
张景岳曰∶经言肠痈为病不可惊,惊
则肠断而死。故患是者其坐卧转侧,极宜徐缓,时时少饮薄粥及八珍汤,固其元气,
静养调理,庶可保其有生。(《全书》)
薛立斋曰∶此证因七情饮食所致。
又曰∶若脐间出脓者不治。
孙真人曰∶肠痈小腹重,强按之则痛,小便如淋,时时汗出,复恶寒,身皮甲错,
腹皮急,加肿甚者,腹胀大转侧有水声,或绕脐生疮,脓从脐出,或从大便下,乃七
情饮食所致。脉迟紧者未有脓也,大黄汤下之;洪数者,已有脓也,薏苡汤排之;小
腹疼痛,小便不利,脓壅滞也,牡丹皮散主之。
陈实功曰∶肠痈初起,发热恶寒,脉芤而数,皮毛错纵,腹急渐肿,按之急痛,
大便坠重,小便涩滞若淋,甚者脐突腹胀,转侧水声,皆由湿热瘀血流入小肠而成痈也。(《正宗》)
又曰∶男子暴急奔走,以致肠胃传送不能舒利,败血浊气壅遏而成。妇人产后
体虚,多卧未经起坐而成。妇人坐草艰难,用力太过而成,妇人分娩后,失逐败瘀,以
致败血停积肠胃,结滞而成。饥饱劳伤,担负重物,致伤肠胃而成。醉饱房劳,过伤
精力,或生冷并进,以致气血乖违,湿动痰生,多致肠胃痞塞,运化不通,气血凝滞,皆能致之。
又曰∶初起未成,小腹殷殷作痛,俨似奔豚,小便淋沥者,当以大黄汤下之,瘀
血去尽自安;体虚脉细,不敢下者,活血散瘀汤和利之。
又曰∶腹濡而痛,小腹急胀,时时下脓者,毒未解也,用牡丹皮汤治之。
又曰∶已成,腹中疼痛,胀满不食,便淋刺痛者,薏苡仁汤主之。
又曰∶如脓从脐出,腹胀不除,饮食减少,面白神疲,此乃气血两亏,宜用八
珍汤加牡丹皮、肉桂、黄 、北五味敛而补之。
又曰∶如积袭日久,因循不识此证,误
作胀病治之,以致毒攻五内,肠胃受伤,或致阴器攻烂,腐靥黑斑,色败无脓,时流
污水,腹连阴痛,烦躁不止,身热口干,衾帏多臭,卧房难进者,俱为不治。
冯鲁瞻曰∶小肠痈作痛者,其身甲错,腹皮紧,按之濡,如肿状,腹常痛或绕脐生疮,急宜下之。(《锦囊》)
又曰∶一室女时患腹痛,食少面黄肌瘦,幼科治以退热消积,女科治以通经行
血,大方以虚而议补,俱不效。后有识者曰∶脉大而尺独数,肌肤甲错,(甲错,不滑泽
也。)此小肠有痈,脓已成而将溃矣。亟与葵根一两,金银花三钱,甘草节一钱,皂角
刺、陈皮各二钱,再剂而脓血大溃,更以太乙膏同参 治之,一月始安。
又曰∶肠痈是膏粱积热所致。其候身皮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绕脐
生疮,小腹按之则痛,溲数似淋,腹胀恶寒,身热自汗。如脉沉紧而未有脓,须急
解毒;如脉洪数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