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浊之气
填塞胃脘,胃中清气下陷,故右关脉来沉细,胃中又为寒气所隔,故人迎脉来紧盛,
有此二脉,胃痈始成。宜大射干汤。如痰气上壅,甘桔汤;大便不利,太乙膏作丸
服之;小便赤涩,腹满不食,三仁汤;脓出食少,补中益气汤。
窦汉卿曰∶凡内痈,余尝以薏苡仁汤、牡丹皮散、太乙膏治之亦效。若吐脓血,饮
食少思,宜助胃壮气为主,而佐以前法,不可专治其疮。(《全书》)
朱丹溪曰∶内疽者,因饮食之毒,七情之火相郁而发,用射干汤主之。
冯鲁瞻曰∶胃痈者,胃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多热,若邪热内泊,则两热相合,故
结为痈。而胃脉必沉细,人迎必甚盛,盖胃脉见于右关,本宜洪大而反沉细者,足
见胃气之逆也。人迎者,胃经穴名,在结喉两旁,亦有动脉应于其间,见于左寸。今
若人迎甚盛,而右关沉细,则愈见热壅聚于胃口而不行,故不能充于脉耳。人见人
迎脉盛,误为伤寒,禁其饮食,则必死。(《锦囊》)
又曰∶胃脘痈者,何以别之?《内经》云∶人病胃脘痈者,当论脉沉细,沉细者
气逆,逆者人迎反甚,则热聚于胃口而不
行,故胃脘为痈也。治法与肠痈同,初以疏利之药导其滞,次用排脓消毒托里之药调之,此其大法也。
张仲景曰∶胃痈初起,中脘穴必隐痛微肿,寒热如疟,身皮甲错,并无咳嗽咯
吐脓血,由饮食之毒,七情之火,热聚胃口而成痈也。脉来沉数者,清胃射干汤下
之。若脉涩滞者,瘀血也,牡丹皮汤下之。脉洪数者,脓已成也,赤豆苡仁汤排之。体
倦气喘作渴,小水频数者,肺气虚也,补中益气汤加麦味补之。



<目录>卷二十一\内痈部

<篇名>胃痈门主方

属性:\x大射干汤\x 治胃痈始成。
射干 升麻 白术 赤芍药 赤茯苓 山栀仁
水煎熟,入蜜生地汁和服。
\x甘桔汤\x 治胃痈痰气上壅。
甘草 桔梗 麦门冬(各一两) 水煎服。
\x三仁汤\x 治胃痈小便赤涩,腹满不食。
薏苡仁 桃仁 冬瓜子仁 牡丹皮水煎服。
\x射干汤\x
射干 升麻 犀角 麦门冬 元参 大黄 黄芩(各一钱) 芒硝 栀子 竹叶(各五钱) 水煎服。
\x赤豆苡仁汤\x
赤小豆 防己 薏苡仁 甘草(各等分) 水煎,食远服。



<目录>卷二十一\内痈部

<篇名>大肠痈门主论

属性:经曰∶天枢隐隐痛者大肠疽;其上肉微起者大肠痈。(天枢穴,又名大肠募,大肠募在脐旁开二寸。)
陈远公曰∶人腹中疼甚,手不可按,右足屈而不伸,人以为腹中火盛而存食也,谁
知大肠生痈乎!凡腹痛足不能伸者,俱肠
痈也,而大肠痈足犹不能伸也。但大肠生痈,无不成于火,火盛不散则结郁成痈矣。
然火之有余,本水之不足,水衰则火旺,火无水制,乃养成其毒耳。治法不必治火,壮
水以制火,毒瓦斯自消矣。清肠饮∶金银花三两,当归二两,地榆、麦冬、元参各一
两,苡仁五钱,生甘草三钱,黄芩二钱,水煎服。一次痛少止,二剂足可伸,又二剂
毒尽。(此方活血解毒,虽泻火而实滋阴也,相济相成,取效如神耳。倘不益阴以润肠,唯攻毒以降火,则大肠
先损,何能胜火毒凌灼哉,无怪治之不效也。《冰鉴》)
又曰∶大肠生痈,右足不伸,腹疼甚,便出脓血,肛门如刀割,此已溃烂也。能
食者生,不能食者死。然不能食之中,亦有非因火毒之炽而然者,又不因其不能食
而弃之也。凡生痈疽,俱以有胃气为佳,为胃气无论阴毒阳毒,多不可救。故阴疽证
必以扶胃气为第一,少加败脓祛毒,则正气无伤,火毒易散,今大肠痈破而不思食,
则胃气尽绝,大危证也。不急补胃,而惟治痈,必死之道矣。开胃救亡汤∶人参、山
药、薏仁、元参、白术各一两,金银花二两,生甘草三钱,山羊血一钱研,水煎调
服,一剂胃开,二剂脓少,三剂疼止,四剂全愈。(此方救胃而败脓祛毒已在其中,妙在银花治
毒,仍是滋阴之品,为疮家夺命之将军,乃至仁至勇之帅。又得参术辅助其力,则散毒犹神。山羊血止血解渴,
且善通气,引各药直入痈中以解散之,合而治之,调合有人,抚绥有人,攻剿有人,安得不胜乎!自然胃气开,
化精微而转输于大肠也。倘胃气未伤,服之尤效,切勿疑而不用,以枉人性命耳。)
又曰∶大肠生痈,小腹痛甚,淋沥不已,精神衰少,饮食无味,面色痿黄,四
肢无力,自汗盗汗,夜不得卧,人以为火盛生痈也,谁知水衰不能润肠耳!夫大肠
不能传导者,全赖肾水灌注,今因醉饱房劳,过伤精力,大泄其精,以致火动水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