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卷十四\唇口部【篇名】口疳门主论属性:申斗垣曰∶口疳,是湿热在于胃口。盖口乃脾之窍,若不早治,恐蚀其口、唇、腮、
颊,则凶。(《启玄》)
奎光曰∶糜疳,令人满口糜烂,与小儿口疳同治。
又曰∶口疳宜用丝绵搅洗,忌用布。
【目录】卷十四\唇口部【篇名】口疳门主方属性:验方(《锦囊》)
人中白( 二两) 铜青(三钱五分) 冰片(二分) 麝香(一分)
上研极细,冷浓茶净口,吹少许,候痰涎流尽再吹一二次,即愈。甚者加西牛黄一分更好。
又方(《启玄》)
橄榄核(一两) 儿茶(五钱) 冰片(二分)
研细搽之,三次痊愈。
口疳(《简便》) 甘蔗皮烧研搽,甚效。
腮肿及口疳难痊(《急救》)
半夏 香附(各等分)
用鸡子清共捣如泥。左病贴右涌泉穴,右病贴左涌泉穴。贴之即瘳。
口疳。
红枣(十枚烧存性) 冰片(二分)
研吹患处。
又方 缩砂仁壳 研擦之。
又方(《活幼新书》) 鸡肫皮烧存性,敷之立效。
小儿口疳大人疳疮。
好儿茶(一两) 五倍子(炒黄四分) 黄柏(蜜炙五分) 冰片(二分)
研细吹搽。
【目录】卷十四\唇口部【篇名】口糜门主论属性:冯鲁瞻曰∶满口生疮者,名曰口糜。若白细点子,生于上 者,名曰七星疮也。总 不外乎心肺胃三经之蕴热,随所经而清利之。间有泄泻,脾元衰弱,不能按纳下焦 阴火,是以上乘,为口疮糜烂者。不可误投凉剂,宜用六君子、理中汤之类。(《锦囊》)
又曰∶口者,五脏六腑所贯通也,为脾之窍,脏腑之气,皆由此出入,若门户 也。脏腑有偏胜之邪,则口有偏胜之证。
陈实功曰∶口破,虚火色淡而白斑细点,甚者陷露龟纹,脉虚不渴。此因思烦 太甚,多醒少睡,治以知柏四物汤加丹皮、肉桂。实火者,色红而满口烂斑,甚者腮 舌俱肿,脉实口干。此乃膏粱浓味,醇酒炙 ,心火妄动,治以凉膈散。(《正宗》)
又曰∶如口舌生疮,舌干、黄、硬,作渴者,加减八味丸。
又曰∶宜吹赴筵散,吐涎则愈,俱禁水漱。
奎光曰∶凡腮口肿烂,用筋缚丝绵蘸 水轻搅,如觉痛,易治,不然系死肉,多难治也。
又曰∶伤寒口糜者,因心脾受热,郁火熏蒸,治宜理心脾,其脉则洪大有力,而 为实热者也。更有脾元中气不足,不能按纳下焦阴火,以致口糜生疮,宜服附子理 中汤者,不可不知。
【目录】卷十四\唇口部【篇名】口糜门主方属性:
柳花散
(《正宗》)
黄柏(一两) 肉桂(一钱) 青黛(三钱) 冰片(二分)
研极细。每用少许吹之。
赴筵散
(《正宗》)
黄连 黄柏 黄芩 北细辛 山栀子 干姜(各等分)
研细吹之。
口疮糜烂(《得效》) 生硫黄研末水调,涂手足心,效即洗去。
又方(《卫生》) 细辛末醋调贴脐上。
又方(《集简》) 铁锈末水调,敷患处。
又方(《简便》) 荸荠烧存性研末掺之。
又方(《普济》) 釜底墨研细搽。
又方(《肘后》) 黄葵花烧末敷之。
又方(《圣惠》) 葵根烧研敷效。
口破(《集验》)
滑石(一钱) 辰砂(三钱) 冰片(二分)
研末擦患处。
口烂喉肿舌干 马钱子一两麻油煎黑色。取起去毛研细,吹入喉中即凉,妙甚。
【目录】卷十四\唇口部【篇名】口臭门主论属性:昔有人,年二十余岁,口臭如登厕。医者曰∶肺金本主腥,金为火所乘,火主臭 而然也。久则成腐,腐者肾也,亢极则反兼水化。其病在上宜涌之,如法果愈。(《锦囊》)
《医论选要》曰∶口臭者,乃脏腑臊腐之气,蕴积于胸臆之间而生热,冲发于口也。
窦汉卿曰∶病患瘥后口中臭,腹中绞痛者,皆因热毒积于脾家,急用苏子降气 汤服之。(《全书》)
冯鲁瞻曰∶盖齿属肾,肾气一虚则虚火壅于上焦,故乃口臭,名曰臭息。
【目录】卷十四\唇口部【篇名】口臭门主方属性:验方(朱丹溪) 香薷治口臭如神,煎浓汤含之。
又方(内府) 连翘为末糊丸。如食韭、蒜后,用茶吞二三钱,口中浊气即化为清气,神效。
口臭秽及 齿肿痛 北细辛一两煎浓汁热嗽,冷即吐去。
又方 川芎泡汤,日漱五七次,半月愈。
口气热臭 干甜瓜子去壳研细,蜜少许,调丸如枣核大,食后含化,敷牙齿上。
【目录】卷十四\唇口部【篇名】剪口疮门主论属性:《心法》曰∶脾胃积热,口角生疮。
俗云∶小儿误用剪刀剪饮食瓜果,食之即生剪口疮。
胡公弼曰∶小儿口角生疮,名夹口疮,又名燕口疮。
澄曰∶剪口疮又名夹口疮,脾热者多患此。亦有父母遗毒,小儿口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