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其有虚证,
无虚证,但无实证可据而为病者,盒饭兼补以调荣卫精血之气;亦不必论其有火证
无火证,但无热证可据而为病者,盒饭兼温以培命门脾胃之气,此补泻要领,苟不
知此,未有不至决裂败事者。
又曰∶治法有逆从,以寒热有假真也,此《内经》之旨也。经曰∶逆者正治,从
者反治。夫以寒治热,以热治寒,此正治也,正即逆也;以热治热,以寒治寒,此
反治也,反即从也。如以热药治寒病而寒不去者,是无火也,当治命门,以参、姜、
桂、附之类,此王太仆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亦正治之法也。又如热药治寒病
而寒不退,反用寒凉而愈者,此正假寒之病,以寒从治之法也。
又如以寒药治热病而热不除者,是无水也,治当在肾,以六味丸之类,此王太
仆所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是亦正治之法也。又有寒药治热病,而热不愈,反用参、
姜、桂、附八味丸之属而愈者,此即假热之病,以热从治之法也,亦所谓甘温除大
热也。第今人之虚者多,实者少,故真寒假热之病为极多,而真热假寒之病则仅见耳。
又曰∶探病之法,不可不知,如当局临证,或虚实有难明,寒热有难辨,病在
疑似之间,补泻之意未定者,即当先用此法。若疑其为虚,意欲用补而未决,则以
轻浅消导之剂,纯用数味,先以探之,消而不投,即知为真虚矣。疑其为实,意欲
用攻而未决,则以甘温纯补之剂,轻用数味,先以探之,补而觉滞,即知有实邪也。
假寒者,略温之,必见躁烦;假热者,略寒之,必加呕恶,探得其情意自定矣。经
曰∶有者求之,无者求之。
又曰∶假者反之,此之谓也。但用探之法,极宜精简,不可杂乱,精简则真伪
立辨,杂乱则是非难凭,此疑似中之活法,必不得已而用之可也。
华元化曰∶大凡治疗,脉不紧数,则勿发其汗;脉不实数,不可以下;心胸不
闭,尺脉微弱,不可以吐;关节不急,营卫不壅,不可以针;阴气不盛,阳气不衰,
勿灸;内无客邪,勿导引;外无淫气,勿按摩;皮肤不痹,勿蒸熨;肌肉不寒,勿
暖洗;神不凝迷,勿愉悦;气不奔急,勿和缓;顺此者生,逆此者死耳。
论曰∶汗家不可发汗,阳虚不得重发汗。(万灵丹发汗药,不可妄投。)



<目录>卷五

<篇名>痈疽论

属性:《生气通天论》曰∶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
《痈疽篇》∶黄帝曰∶血气已调,形气乃持,余已知血气之平与不平,未知痈疽
之所从生,成败之时,死生之期,或有远近,何以度之,可得闻乎?岐伯曰∶经脉
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合纪,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蚀;地经失纪,水道流溢,草
HT不成,五谷不殖;径路不通,民不往来,巷聚邑居,则别离异处,血气犹然,请
言其故。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上应星宿,下应经数。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
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
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不得泄泻,血枯
空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荣,经脉败漏,熏于五脏,脏伤故死矣。
黄帝曰∶愿尽闻痈疽之形,与忌日名。岐伯曰∶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
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其化为脓者,泻则合豕膏,无冷食,三日
已。发于颈,名曰夭疽。其痈大以赤黑,不急治,则热气下入渊腋,前伤任脉,内熏
肝肺,熏肝肺,十余日而死矣。阳气大发,消脑留项,名曰脑烁。其色不乐,项痛而
如刺以针,烦心者,死不可治。发于肩及 ,名曰疵痈。其状赤黑,急治之,此令
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脏,痈发四五日,逞 之。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
以砭石,欲细而长,疏砭之,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
挟缨,急治之。发于胸,名曰井疽。其状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不
治,七日死矣。发于膺,名曰甘疽。色青,其状如谷实, KT ,常苦寒热,急治之,去
其寒热,不治,十岁死,死后出脓。发于
胁,名曰败疵。败疵者,女子之病也,灸之,其病大痈脓,治之,其中乃生肉,大
如赤小豆,治之,锉 翘草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竭取三升,则强饮浓衣
坐于釜上,令汗出至足已。发于股胫,名曰股胫疽。其状不甚变,而痈脓搏骨,不
急治,三十日死矣。发于尻,名曰锐疽。其状赤坚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矣。发
于股阴,名曰赤施。不急治,六十日死,在两月之内,不治,十日而当死。发于膝,名
曰疵痈。其状大痈,色不变,寒热如坚石,勿石,石之者死,须其柔乃石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