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伤科补要
书名:伤科补要
作者:钱潢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08年



<目录>

<篇名>凡例

属性:一、凡治伤先须认明穴部,若穴不明,治则有误。故绘总穴人图及灵枢经骨度全图,以
便学人参考。
一、人身骨部长短有尺寸,古抄灵枢经骨度,绘出以便刺缪。用法,中指同身寸为准。
一、人之穴部总多,一穴有几名之呼,难以辨别,故照洗冤录人图绘阅,有致命不致命
处,易于分别。
一、凡人之脱骱断骨,其骨骱包于肉里,外视难明,恐有差误,故照骨图绘明,可辨其
骱之形,其骨之状。临症时虽于肉里,能洞悉其形状,学人能再于枯髅上细细辨明更详。
一、治伤制器具,以辅手法之成功。应用之器具亦绘图形,使学人依样立法。
一、周身名位骨图甚多,恐难熟记,故录其注释会集一篇。学人诵而熟之,则了然心目
矣。
一、治伤须明其脉理,与症合参,庶不误耳。兹叙其略,若要精微,须详脉诀。
一、三十六则参正骨心法之精义,合平日试验之真传分为条则,使学人熟读,可括症治
诸法之要。
一、凡三十六则内应用诸方,俱以经验,奈其汤液药名总众,记忆良难,浑括为歌,易
于成诵
也。
一、所编歌括,其中平仄韵脚不计者,因限其汤名药名,难以更易也。
末附诸方,抄集伤科各家之秘,虽未经试验,不敢擅删,以备明眼之采择。
一、又附急救良方,以便一时之取用,并广学人之心胸,可行方便。



<目录>《灵枢经》骨度尺寸

<篇名>头部

属性:项发以下至脊骨长二寸半(自后发际以至大椎项骨三节处也)。
按∶头部折法,以前发际至后发际,折为一尺二寸。如发际不明,则取眉心直上,后至
大杼骨,折作一尺八寸,此为直寸。横寸法以眼内角至外角,此为一寸。头部横直寸法,并
根据此。



<目录>《灵枢经》骨度尺寸

<篇名>胸腹部

属性: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此以巨骨上陷中而言,即天突空处)。
缺盆之下 之中,长九寸。
胸围四尺五寸。
两乳之间广九寸半(当折八寸为当)
中下至天枢,长八寸(天枢,足阳明穴名,在脐旁,此指平脐而言)
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横骨横长六寸半(毛际下骨曰横骨)
按∶此古数,以今用上下穴法参较,多有未合,宜从后胸腹折为当。
两脾之间广六寸半(此当两股之中,横骨两头之处,俗名髀缝)
按∶胸腹折法,直寸以中行为之。自缺盆中天突穴起,至歧骨际上中庭穴止,折作八寸
四分。自 上歧骨际下至脐心,折作八寸。脐心下至毛际曲骨穴,折作五寸。横寸以两乳相去
,折作八寸。胸腹横直寸法,并根据此。



<目录>《灵枢经》骨度尺寸

<篇名>背部

属性:膂骨以下至尾 二十一节,长三尺(膂骨脊骨也,脊骨外小而内巨。人之所以能负任者
,以是骨之巨也。脊骨二十四节,今云二十一节者,除项骨三节不在内也)
腰围四尺二寸
按∶背部折法,自大椎至尾 ,通折三尺。上七节各长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
。中七节各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第十四节与脐相平,
下七节各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共二尺九寸九分六厘,不足四厘者,有零未尽也
。直寸根据此,横寸用中指同身寸法。脊骨内阔一寸,凡云第二行;挟脊一寸半,三行。挟脊
三寸者,皆除脊一寸外,净以寸半三寸论。故在二行当为二寸,在三行当为三寸半也。



<目录>《灵枢经》骨度尺寸

<篇名>侧部

属性:自柱骨下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柱骨,颈项根骨也)
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季胁,小肋也)
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大腿曰股,股上曰髀,楗骨之下,大腿之上,两骨合缝之所
曰髀枢,当足少阳环跳穴处也)
髀枢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
横骨上廉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骨际曰∶廉膝旁之骨突出者曰辅骨,内曰内辅
,外曰外辅)
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上廉下廉,可摸而得)
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二寸。
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



<目录>《灵枢经》骨度尺寸

<篇名>四肢部

属性:肩至肘长一尺七寸。
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臂之中节曰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