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快者。急怂恿姚
君,付之剞劂,他日者一编风行,俾患病家得按图而索,无庸更假手于庸医,则其裨益于人
生,以视施医施药,不更胜万万耶?姚君以为然,且欲假余一言以为重,余遂不辞而述此书
之缘起如上云。
\x乾隆二十七年壬辰仲秋洄溪老人徐大椿序于亳州之墨海楼时年六十有九。\x



<目录>

<篇名>沈序

属性:华佗治病之法,专注重于刳肠湔胃,不专事方药,其法盖于今之言西医者无殊。史策
昭垂,固夫人而知矣,惟其治病之方书,被收时以予狱吏,狱吏畏法不敢受,佗即索火烧之,
由是其书遂致失传。是又言医术者,所同为扼腕太息者也!庸讵知天地之奇,夕则必宣?况
方书攸关民生,生命与苦乐,视其他载籍为尤重,所至必有神物呵护之,讵能任其湮没而不
彰耶?岁在戊午,于役皖北,奉职于淮泗道尹公署,公余少暇,辄搜罗古籍,以资消遣。其
年季冬,因公住亳,调查学务,晤县立高等国小校校长姚君侗伯,相与讨论学艺,间及典籍。
姚君博闻强识,且家富收藏,暇日即邀与观书于墨海楼。楼凡五楹,盖建于逊清壅、干之间,
其高祖父季虔先生所经营也。余得此良晤,不忍遽舍去。凡流连浃旬,得尽观其所藏。中有
华佗方书,尤为平时所渴望而不得见之秘籍,且内有孙真人及徐灵胎先生序各一,于是书之
原由,叙述綦详,姚君先人,盖欲付梓而不果者。余谓姚君,昔张文襄视学西蜀,尝谓凡有
力好事之人,若自揣得业学问,不足过人,而欲求不朽者,莫如刊布古书,则其书终古不废,
而刊书之人,亦与之终古不泯。况方书关系民命,视刊布其他古籍,为尤有裨益,图不朽,
利民生,承先志,一举而数善备焉。姚君重韪余请,即以剞劂之事相委,比来海上,与诸同
志商榷。佥谓是书所列各方,虽间有分两过大,不合于今人者,然病家果能斟酌用之,其奏
效必讳。且书中如麻沸散及神膏等配合之法,尤为世人所渴欲一睹者。藉兹播之于世,亦足
令今之欧化家,俾知刀圭解剖之术,固非今世欧西医学家所得自夸为绝技也。余深韪其言,
即述其缘起而为之序。
\x中华民国九年仲春之月沈骧序于沪西古书保存会\x



<目录>

<篇名>卷一

属性:\x华佗论病理神方\x



<目录>卷一

<篇名>一○○一・论人法与天地

属性:人者,上禀天,下委地,阳以辅之,阴以佐之。天地顺则人气泰,天地逆则人气否。天
地有四时五行,寒暄动静。其变也,喜为雨,怒为风,结为霜,张为虹;人体有四肢五脏,
呼吸寤寐,精气流散,行为营,张为气,发为声,阳施于形,阴慎于精,天地之同也。失其
守则蒸热发,否而寒生,结作瘿瘤,陷作痈疽,盛而为喘,减而为枯,彰于面部,见于肢体,
天地通塞,一如此矣。故五纬盈亏,星辰差忒,日月交蚀,彗孛飞走,天地之灾怪也;寒暄
不时,天地之蒸否也;土起石立,天地之痈疽也;暴风疾雨,天地之喘乏也;江河竭耗,天
地之枯焦也。明于其故者,则决之以药,济之以针,化之以道,佐之以事,故形体有可救之
病,天地有可去之灾。人之危厄生死,禀于天地。阴之病,来亦缓而去亦缓;阳之病,来亦
速而去亦速。阳生于热,热则舒缓;阴生于寒,寒则蜷急。寒邪中于下,热邪中于上,饮食
之邪中于中。人之动止,本乎天地,知人者有验于天,知天者亦有验于人,人法于天,观天
地逆从,则知人衰盛。人有百病,病有百候,候有百变,皆天地阴阳逆从而生,苟能穷乎此,
则思过半矣。



<目录>卷一

<篇名>一○○二・论阴阳大要

属性: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立于天地之间,而受阴阳之
辅佐者人也。得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阳中之阳为高真,阴中之阴为幽鬼。故钟于阳者长,
钟于阴者短。多热者阳之主,多寒者阴之根。阳务其上,阴务其下;阳行也速,阴行也缓;
阳之体轻,阴之体重。阴阳平则天地和而人气宁,阴阳逆则天地否而人气厥。故天地得其阳
则炎炽,得其阴则寒凛。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阴阳盛衰,各在
其时,更始更末,无有休息,人能从之,是曰大智。金匮曰∶“秋首养阳,春首养阴;阳勿
外闭,阴勿外侵;火出于木,水生于金,水火通济,上下相寻。人能循此,永不湮沉,此之
谓也。”凡愚不知是理,举止失宜,自致其罹。外以风寒暑湿,内以饥饱劳役为败,欺残正
体,消亡正神,缚绊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