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之坚大急,五脏菀热,寒\x
\x热独并于肾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x
偃,息也。刀,金器也。偃刀,坚刚内伏也。故申言偃刀者,轻指浮之,则脉小急,重指按之,则脉
坚大而急,肾脏五脏之精,脉至如是,是五脏菀热,寒热独并于肾而沉匿也。经脉论云,肾是
动病。坐而欲起,故如此,其人不得坐,五脏之病,独并于肾,冬失其藏,春无以生,故立春而死。
\x脉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而死。\x
丸,园转也。不直手,滑利也。故申言不直手者,按之即无,不可得也。大肠之腑,居于胃下,
合土气以营运,脉至如是,是大肠气予不足而见此脉也。春时枣叶生而死,木克土也。
\x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x
华,轻浮之意,脉至如华者,肾精不升,故令人善恐,坐而欲起,故不欲坐卧,耳为肾窍,故行立常
若有听。精虚则液先虚,肾藏精,小肠主液,是小肠气予不足,而有如是之脉证也。季秋,土
气坐王之时,季秋而死,土克水也。此一节,论脉象而知脏腑经俞之病,四同身死之期,不死于病,
而死于脉,所以大奇病之说也。



<目录>卷之四

<篇名>脉解篇第四十九篇

属性:帝复承上编脉病之意,错举《灵枢・经脉》论之言,及本经所已言者,而申解之,故曰脉解。六气主时,
始于厥阴,终于太阳。此举三阳三阴经脉之病,则太阳主春,正月为春之首,太阳为阳之首
也。少阳主秋,九月为秋之终,少阳为阳之终也。阳明主夏,五月为夏之中,阳明居阳之中也。三阴经脉,
外合三阳,雌雄相应,太阴合阳明,故主十一月,十一月,冬之中也。少阴合太阳,故主十
月,十月冬之首也。厥阴合少阳,故主三月,三月,春之经也,太阴为阴中之至阴,故又主十二月,十二月,
阴中之至阴也,错举六经之病,复以三阳三阴,主四时之月,而错综解之,所以为脉解也。
\x太阳所谓肿,腰 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x
\x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 痛也。\x
,音谁,余篇仿此。 ,尻也。《灵枢・经脉》论云,手太阳所生
病,颌肿颊肿。《六元正纪大论》云,太阳终之气,则病腰 痛。
故申明太阳所谓肿,以及腰 痛者,太阳居三阳之首,正月建寅,为一岁之首,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
正月之时,其气始春。故阳气出在上,寒气未散,而阴气犹盛,则阳气未得自次而出也,
故太阳经脉之病,有肿以及腰 痛也。
\x所谓病偏虚为跛者,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偏虚者,冬\x
\x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x
旧本“所谓”二字,误传出也,下今改正。偏虚,犹偏枯。本经《大奇篇》云,肾壅则髀 大,跛
易偏枯。故申明所谓病偏虚为跛者,正月阳气始生,地冻始解,地气从下而上出也,其病偏虚者,
肾主冬令之寒,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而为跛也。此言冬失其藏,至春有偏枯之跛病也。
\x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x
强,去声。本经《热论》云,伤寒一日,巨阳受之,头项痛,腰脊强,是腰脊之强,上引于背,而
至头项也,故申明所谓强上引背者,乃太阳阳气,大上而争,故腰脊强而上引背也。
\x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x
《灵枢・经脉》篇云,手太阳之筋,其病应耳中鸣。故申明所
谓耳鸣者,乃阳气万物盛上而跃,跃则振动,故耳鸣也。
\x所谓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巅疾也。\x
巅,癫同。经脉论云∶足太阳所生病者,狂巅疾。故申明所谓甚则狂癫疾者,乃阳尽在上,而阴气以
下,阴气从下则下寒而虚,阳尽在上,则上热而实,下虚上实,故有太阳经脉之狂癫疾也。
\x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x
经脉论云∶手太阳之脉入耳中,所生病者,耳聋,故申明所谓
浮为聋者,是逆气上浮而为聋,皆在气也。
\x所谓入中为喑者,阳气已衰,故为喑也,内夺而厥,则为喑\x
\x俳,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x
俳,痱同,音肥。本经《腹中论》云∶阳气入阴,入则喑,故申明
所谓入中为喑者,阳气盛时则不喑,阳盛已衰,故为喑也,若阳气内夺而厥逆,不充于外,则为喑痱。喑痱
者,口无言而四肢不收,故曰此肾虚也,肾虚则少阴之脉不出于阳,故少阴不至者,则内夺
而厥也,太阳、少阴,表里相应,故解太阳经脉之病,而兼言少阴也。此解太阳经脉之病也。
\x少阳所谓心协痛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