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脐而痛,真
气不行于上关,为肿为痛,真气不行,病名伏梁,申明非裹大脓血之伏梁,此风动水涣,中土内
虚,因风而成,乃风根也。其风根之气,溢于大肠之外,而着于少腹之盲。《九针十二原》论云,盲之原出于
脖。是盲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此病无形之气,亦不可妄攻以动之。若动之,则气
不化而水不行,当为水溺涩之病,此伏梁之在气分,不同于裹大脓血之伏梁也。
此一节,言腹中气血不和,而为腹中之病也。
\x帝曰∶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石药发癫,芳草发狂。夫热中、消中者,\x
\x皆富贵人也,今禁膏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药是病不愈,愿闻其说。\x
数,音朔。数,屡也。热中、消中,不可服膏梁芳草石药,石药发癫,芳草发狂,岐伯乃屡言之,帝
引以问,而言夫热中、消中者,精血内竭,火热消烁,皆富贵人之病也。富贵之人浓味自养。今禁膏梁,是
不合其心,富贵之人,土气壅滞,宜升散其上,镇重其下。今禁芳草石药,是病不愈,愿闻所以禁之之说。
\x岐伯曰∶夫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焊。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x
芳草之气,香美而上散,石药之气 悍而下沉,是芳草之气急
疾,石药之气坚劲,故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惟和缓之气可以化之,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
\x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x
必欲详明不可服之义,故复问之。
\x岐伯曰∶夫热气 悍,药气亦然,二者相遇,恐内伤脾。脾者土也,而恶木,服此药者,\x
\x至甲乙日更论。\x
恶,去声。脾土之气,贵得其平。夫病热中、消中,乃热气 悍而然。今芳草石药,其气亦热而 悍,
以热气 悍之病,而遇热气 悍之药,二者相遇,亢害已极,恐内伤脾。盖脾者土也,而恶木
克,服此芳草石药之药者,恐有克贼之变,故至甲乙日更论,是脾土之气,贵乎和缓,芳草石药不宜服也。
\x帝曰∶善。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痛?何以得之?\x
芳草石药恐内伤脾,不但热中消中不可服,脾土内虚亦不可服。帝故善之,复承身体髀股 皆肿,
环脐而痛之意,问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者,此为何病?正其名也,何以得之?探其原也。
\x岐伯曰∶名厥逆。\x
膺肿颈痛,胸满腹胀,则表里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名厥逆。
\x帝曰∶治之奈何?\x
治厥逆奈何?
\x岐伯曰∶灸之则喑,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之。\x
厥逆,则阴阳之气不相交并,若火灸以治之,则无声而喑,砭石
以治之,则烦热而狂,是厥逆之时,不可以治,须其气并,乃可治也。
\x帝曰∶何以然?\x
何以灸则喑,石则狂?
\x岐伯曰∶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喑,石\x
\x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x
要,平声。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是阳气重上,有余于上,而致厥逆也,其厥逆之时,取少腹之阴穴
灸之,则阳气不入于阴,入而不出则厥。厥逆之时,用砭石刺之,外泄其血,血不充肤,则阳气外虚,虚
则狂,故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十全也。
\x帝曰∶善。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x
申明灸则喑,石则狂,而言阳气重上,有余于上,则厥逆之原
亦明,帝故善之。复承胸满腹胀之意而问妇人怀子,亦胸满腹胀,何以主怀子之且生?知,犹主也。
\x岐伯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x
妇人怀子,胸腹满胀,经脉循行,不失常度,是身有病而无邪脉,则主怀子之且生也。
\x帝曰∶病热而有所痛者,何也?\x
病热而有所痛,在妇人则不能怀子,故复问之。
\x岐伯曰∶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也。\x
热为阳病,热则三阳经脉不和,故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而不和也。
\x人迎一盛,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x
少阳、太阳、阳明,三阳也。人迎动脉,主三阳之六腑,故人迎一盛,热在少阳之胆与三焦。人迎
二盛,热在太阳之膀胱小肠。人迎三盛,热在阳明之胃与大肠。所谓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此之谓也。
\x入阴也。夫阳入于阴,故病在头与腹,乃腹胀而头痛也。\x
病热为阳病,热而有所痛者,阳病入阴也。夫阳入于阴,故当病在头与腹。申明在腹,乃为腹胀,在
头而头痛也。
\x帝曰∶善。\x
病热而痛,兼有腹中 胀之病,帝故善之。此一节,言土气不和而厥逆,经脉不和而热盛,亦为腹中之病也。



<目录>卷之四

<篇名>刺腰痛篇第四十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