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者,乃寒气客于小
肠,小肠不得成聚而传化,故后泄而腹痛矣。或痛而闭不通者,乃小肠之邪不得后泄,闭而则
热,热气留于小肠,则肠中痛,热气留则瘅热焦渴,瘅热焦渴则小肠受盛之物,坚干不得出,故痛而
闭不通矣。以上皆言寒气,至终则言热气,以明始因于寒,后乃化热,而寒热之气,皆能致痛也。
\x帝曰∶所谓言而可知者也,视而可见,奈何?\x
诸痛各不同形,必言其痛之所在而后知之,此所谓言而可知者也。医者不问,病者不言,视而可见奈何。
\x岐伯曰∶五脏六腑,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x
\x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见者也。\x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固尽有所属之部,视其面之五色,而知
病之所在,如面色红赤,则知脏腑之有热,面色白则知脏腑之有寒,面色青黑则知脏腑之有痛,望面色
而知其病,所谓视而可见者
此也。
\x帝曰∶扪而可得奈何?\x
上文云,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故复问扪而可得。
\x岐伯曰∶视其主病之脉,坚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扪而得也。\x
视其主病之脉,如寸脉主心肺之病,关脉主肝脾之病者是也。坚而血,是知脉体有余,邪气实也,及陷
下者,是知脉体不足,正气虚也。邪实正虚,皆可扪而得也。此一节,言诸痛各不同形,皆
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也。
\x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x
\x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x
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气有所述,则病生焉,故知百病之
生于气也。七情动于内,寒炅发于外,则气因之而痛,然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x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x
怒则肝气内逆,肝主冲任之血,故逆甚则呕血,木王土衰,故及为飧泄,怒则气上,以此故也。
\x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x
喜则心气和而心志达,和于内而达于外,则荣卫通利,喜则气缓,以此故也。
\x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则气消矣。\x
悲则心气并于肺,故心系急,心系上连于肺,故肺布叶举,肺位房上,主行荣卫阴阳之气,今肺布
叶举,而致上焦不通,荣卫不散,上焦不通,荣卫不散,则气郁于中,而致热气在中,悲则气消,以此故也。
\x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x
恐则肾伤而精却。却,退却也。精却则生阳之气不能上升,故
却则上焦闭,闭则在上之气还归于下,故闭则气还,上而复还,不
能环转,故还则下焦胀,恐伤肾而上下不交,故气不行,不行者不行于上也,恐则气下,以此故也。
\x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x
寒则肌腠之文理,闭而不开,闭则三焦之气,不能通会于肌腠,故气不行,寒则气收,以此故也。
\x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x
炅则阳热气盛,故腠理开,开则荣卫通,腠理开而荣卫通,则汗大泄,炅则气泄,以此故也。
\x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x
惊则心气动而无所倚,神气越而无所归,思虑惑而无所定,惊则气乱,以此故也。
\x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x
劳则气血皆伤,气虚而喘息于内,血虚而汗出于外,外内皆越,气血耗竭,劳则气耗,以此故也。
\x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x
思则心有所存,不能肆应,神有所归,不能周遍,心存神归,则正气寿而不行,思则气结,以此
故也。此一节,因诸痛各不同形之意,而言百病皆生于气,以明九气之不同也。



<目录>卷之四

<篇名>腹中论第四十篇

属性:腹中之气,不能从脐腹而行于胸膈,达于四肢,则为鼓胀肿痛之病。腹中之血不能从脐腹而内通
于胞中,外通于经络,则为血枯脓血之病。前节论腹中气血不和,则有腹中之病;后节论土气不和而
厥逆,经血不和而热甚,亦有腹中之病,故曰《腹中论》也。
\x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x
心腹,心之下,腹之上也。满,胀满也。心腹胀满而不能食,外满内虚,此为何病?
\x岐伯对曰∶名为鼓胀。\x
外胀满而内不食,外劲内空,如按鼓革,故名为鼓胀。
\x帝曰∶治之奈何?\x
鼓胀之病,何以治之?
\x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x
矢,屎通。鸡矢醴,以鸡屎和醴酒同服也。鸡属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