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候八正所在之处,所主左右
上下,身体有痈肿者,欲治之,无以其所直之日渍治之,是谓天忌日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
也。凡此皆星辰八正之候也。
此一节,言法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以为刺法也。
\x帝曰∶善其法星辰者,余闻之矣,愿闻法往古者。\x
上古之世,以针治病,故承上文法星辰之义,而愿闻法往古者。
\x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x
黄帝法往古而着《针经》,《针经》,《灵枢经》也。灵枢首篇,黄帝有先立针经之语,故欲法往
古者,先知针经也。
\x验于来今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x
法往古而知针经,必有验于来今。夫验于来今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如冬日寒而夏日温,
晦朔虚而弦望盛也。即以十月而候四气之浮沉,如春夏日月则气浮,秋冬日月则气沉也。以四气
浮沉而调之于身,可观其气之立有验于身也。
\x观其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之不形于外,而工独知之,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沉,参\x
\x伍相合而调之,工常先见之,然而不形于外,故曰观于冥冥焉。\x
法往古而知针经,可以观其冥冥,夫观其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之不行于外,冥冥然也。而工独之,有可观
矣。工之所以独之者,亦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并四时气之浮沉,与人参伍相合而调
之,日月四时之理明,则人身之理亦明,故工常先见之。然理微而不形于外,故曰观于冥冥焉尔。
\x通于无穷者,可以传于后世也,是故工之所以异也。然而不形\x
\x见于外,故俱不能见也。视之无形,尝之无味,故谓冥冥,若神仿佛。\x
形见之见,去声。法往古而知针经,可以通于无穷。夫通于无穷者,可以传于后世也。可传后世,是
故工之所以异也。然而不形见于外,故俱不能见也,而工独知之,惟不形见于外,故视之无
形,尝之无味。视无形、尝无味故谓冥冥而若神仿佛也。
\x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x
\x情,莫见其形。\x
中,去声,下同。邪之中人,有虚邪,有正邪。虚邪者,乃八正之虚乡邪气,而中于人身也。正邪者,
身形若用力,用力则汗出,汗出则腠理开,腠理开,而逢虚风,不同于八正之邪,故中人
也微,微则莫知其情,莫见其形也。
\x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x
萌芽,病之微也。上工治病,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乘其正气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
\x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败之也。\x
若邪病已成,正气已败而救之,斯为下工。救其已成者,言不
知三部九候之相失,而病已成也。救其已败者,因病而败之也。
\x知其所在者,知诊三部九候之病脉处而治之,故曰守其门户焉,莫知其情,而见邪形也。\x
处,去声。虚邪正邪,深浅不同,知其所在者,知诊三部九候之病脉处而调治之,使经脉无伤,正
气内存,故曰守其门户焉。能如是也,是虽莫知其情,而能见邪形也。上文云莫知其情,莫见其
形,今莫知其情者,而能知其情,莫见其形者,而能见邪形也。
\x帝曰∶余闻补泻,未得其意。\x
补正泻邪,各有其法,帝故问之。
\x岐伯曰∶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x
\x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故曰泻必用方,其气而行焉。\x
内,音纳。刺欲泻之,则大指退后,食指进前,其孔似方,故泻必用方。就方义而申解之,则方者
以天人之气方盛也。天气盛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人气盛,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也。息方
吸,气始入,故方吸而内针,复候其方吸而转针,复候其方呼,气出之始,而徐引针。引,犹出也,故泻
必用方,候其气盛而行焉尔。
\x补必用员。员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荣,复以吸排针也。故员与方,非针也。\x
员,圆通。刺欲补之,则大指进前,食指退后,其孔似员,故补必用员。就员义而申解之,则员者,
员活其气,行于周身,故员者行也,行者移其有余,补其不足,故行者移也,深入为补,故刺
必中其荣。排,转也,复从吸排针,候吸入而转针也。吸入而转,所以补之,故员与方乃之员活,气
之方盛,非但针之方员也。
\x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x
泻之补之,贵得其神,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