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悉以杀青甫竟,问道于盲,爰以他言,弁诸卷首。学惭好问,敢污李杲之书;世有史迁,待续仓公之传。

同治四年四月同里李光廷序

 附诗并各题赠

 儿侄辈遵余所著《医略》试之颇效因有学医之志作诗晓之

小道仍难哉(儿侄曾言业儒之难),谁能信无过,书亦充栋梁,讵易万卷破。无恒不可作,良庸分动怠,医良能济人,医庸必贾祸。证不疑似分,药味彼此妥,误用同操刀,敢信无因果。知之惟最佳,业之未必可,学也禄在中,医岂富而哿作歌晓尔曹,儒术斯慰我。

陈古樵明府(璞)云:作者精于医而戒其子不为医,此真实本领,绝大见识,慈悲心事,其语不徒,训子可与世上一切学医者读之。

荷花生日日适《医略》著成偶得数韵遣兴

荷香袭书书芬清,仰屋而著初告成,文字有缘遂余欲,豕鱼无讹命儿录。老来文物倍关情,颠连疾苦为之矜,寿纵百年终有尽,吾没何术裨主灵。偶然有得著《医略》,酌古准今述不作,将期拯厄亦扶元,分递水村与山郭。家家养得无病身,(白+白/本)(白+白/本)共作太平民,对花沉吟讽不倦,彼苍何时慰吾愿。

蒋湘渔上舍(灏)云:仁者之心,仁者之言,愿与众生佛前焚香赞诵。

黄铭石广文(德华)云:本平素之净修,垂普渡之宝筏,如诵长阿含经,使彼诸天增益五福,直合佛手仙心,并传不朽。

张韫玉明经(仕辉)云:先生工诗,诗言其志,先生明医,医会其意。锦囊青囊,不忍自秘,总勒成书,(先生另续刻评琴书屋吟草二卷故云)举以问世,得公之诗,将见愈愚,传公之医,犹能醒眯。

崔寿如茂才(廷森)云;兰坪先生禅理深邃,时于吟咏见性真,所著《医略》一书,不异金绳宝筏,以之拯救众生,是能具大法力者。

弟尧臣明府(亮功)云:兰坪大兄《医略》一书,证辨而方良,慈航普渡,其禅而医乎复读诸作,一片慈悲心事,情见乎词,大菩萨心肠,善知识法施,如是如是。评琴书屋医略 卷一

 外  感  症

即伤风症。稍贪风凉,最易感受,见症头痛鼻塞,或发热咳嗽,因时用药,治法较妥,今即春夏秋冬,订方列左。

 春日外感

经云:春伤于风。又云:春伤于温,谓春日受风,其气已温,须防夹入春温一症,温邪忌汗故也。春主升,夏主泄,即外感亦忌大发汗(春温症见下。倘口干舌燥,壮热烦冤,便是春温的症,当从下篇春温法治)  

 北杏仁一钱半  紫苏梗一钱半  嫩竹叶四钱鲜取剪碎煎  建神曲一钱半  细甘草八分  栀子壳一钱半

加葱白四钱,淡豆豉三钱,同煎,头痛加连翘、钩藤。有痰而渴,加鲜竹茹、瓜蒌(皮仁任用)。不渴加半夏、芥子。咳加桔梗、杷叶。食滞加莱菔子、麦芽。曾食肥腻加山查。实热加芩连(栀壳改用栀仁)。夜热加丹皮、地骨。倘气虚中寒者,独用葱豉汤加党参四五钱,生姜四五片,煎服。便合其黄芪、神曲,亦可酌加。若气血两虚而见微寒微热者,用参归桂枝汤加陈皮煎(方即桂枝汤加人参当归)。

夏日外感

 夏伤于湿,当佐以去湿;夏易感暑,当佐以清暑。

 北杏仁二三钱  川滑石三四钱  青蒿梗二三钱  建中曲一二钱 甘草梢七八分  冬瓜皮四五钱

 加鲜莲叶三四钱葱一二条为引。

湿盛再加苍术,或茵陈苓皮,小便黄短加栀子、木通。另有见症加药与气虚中寒者当看前春日外感所列。

 秋日外感

秋伤于燥,辛温药宜少用。

 北杏仁二三钱  神曲一二钱  杷叶二三钱梨皮三四钱  甘草七八分

加鲜莲叶三钱,鲜紫苏叶一钱,为引。

发热而咳加土桑白皮三四钱,地骨皮三四钱。燥渴加麦冬、知母或鲜活水芦根生、粉葛肉(二物代茶亦佳)。兼受秋暑气加滑石、冬瓜皮,或乘露,或鲜嫩竹叶。另有见症,当加药,与气虚中寒者,仍看前春日外感所列。

冬日外感

冬伤于寒,且秋主收,冬主藏,用药辛散些不妨,但冬温症,非所宜耳(冬温症见下春温症注)。南方风伤卫者多,寒伤营者少,如确伤寒自有仲景师伤寒证治,可考不复赘。

北杏仁二三钱  神曲二三钱  苏叶二三钱防风一二钱  甘草七八分

 加生姜二三片葱一二条为引。

另有见症当加药,与气虚中寒者,仍看前春日外感所列。

 春  温  症

 (冬温同论症治)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盖寒邪久伏,已经化热,且入春感于少阳,大旨以清凉为主,故古人用黄芩汤,清心凉膈散,诚以苦寒坚阴为正治。此症初起壮热烦冤,口干舌燥,必然并见。最忌辛温散药,劫伤津液,与寻常外感治法不同。若外邪先受,引动在里伏热,必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