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阳为瘅。万氏育婴家秘云。经中只
言瘅。俗称为疸。瘅者。单也。谓单阳而无阴也。简按瘅为单阳之义。在瘅疟则可。至脾瘅胆瘅消瘅。及瘅成
为消中等。则不通焉。王注为热。最为明确。盖瘅乃 之从 者。 说文。炊也。广韵。火起貌。国语周语。
火无炎 。瘅之为热。其在于此耶。(金匮。温疟。主白虎加桂枝汤。即本节瘅疟。当并考。)
\x经言\x 出灵逆顺第五十五篇。下同。
\x浑浑之脉\x 马云。脉以邪盛而乱也。张云。阴阳虚实未定也。简按浑浑。与脉要精微论浑浑同义。谓
脉盛也。七发注。浑浑。波相随貌。
\x先热而渴\x 吴。改先作后。简按今验先热而汗出。寻而发渴。乃作先者是。
\x病极则复至\x 王以至字连下句。吴张同。马志高并据甲乙全本太素。接上句。汪昂云。至字。有连上
句读者。言寒热复至。今从王氏。
\x必毁\x 简按灵逆顺篇云。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当从太
素文。
\x为其气逆也\x 马云。按后人用药。必当在疟气未发之前。方有为效。不但用针为然。若疟发而用药。
则寒药助寒。热药助热。反无益。而增其病势矣。此义当与灵枢逆顺篇参看。简按上文云病逆。此云气逆。其
义则一也。祝茹穹心医集云。疟疾每日如期而至。名曰疟信。此当原症发散。未可直攻。未可截也。或前或后。
此正气渐旺。邪将不容。名曰邪衰。方可截之。正本节之理也。
\x疟之且发也\x 志云。且者。未定之辞。言疟之将发。阴阳之将移。必从四末始。
\x坚束其处\x 吴云。谓 上也。取血之法。今北人行之。张云。其处。谓四关之上也。今北人多行此
法。砭出其血。谓之放寒。志云。坚束其四末。令邪在此经者。不得入于彼经。彼经之经气。不得出而并于此
经。简按志注为允当。千金。作故气未并。先其时一食顷。用细左索。坚束其手足十指。令邪气不得入。阴气
不得出。过时乃解。此亦一法。
\x真往\x 太素。作直往。似是。
\x其应如何\x 张云。欲察其应。
\x疟气者\x 甲乙。气字无。
\x邪气与卫气\x 吴。移与卫气三字于下句。作邪气客于六腑。而有时与卫气相失。文理始明。
\x客于六腑\x 张云。客。犹言会也。李云。客。犹会也。邪在六腑。则气远会希。故间二日。或休数
日也。志云。六腑者。谓六腑之膜原也。脏之膜原。而间日发者。乃胸中之膈膜。其道近。六腑之膜原。更下
而远。故有间二日。言至于数日也。简按考上文。并无客于六腑之说。疑是风府之讹。
\x此应四时者也\x 吴云。应。当也。张云。夏伤于暑。秋必病疟。此应四时者也。
\x反四时也\x 吴云。谓春时应暖。而反大凉。夏时应热。而反大寒。秋时应凉。而反大温。冬时应寒。
而反大热。疟病异形。职由此也。志云。非留蓄之邪。乃感四时之气。而为病也。
\x以秋病者寒甚\x 张云。秋以盛热之后。而新凉束之。阴阳相激。故病为寒甚。高云。秋伤于湿。人
气始收。故寒甚。
\x邪气不能自出\x 邪。甲乙。作寒。
\x气复反入\x 张云。阳极而衰。故复入于阴分。
\x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x 张云。按此以冬中于寒。而发为温疟。即伤寒之属。故伤寒论。有温疟一
证。盖本诸张兆璜云。故先热而后寒者。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者。名曰瘅疟矣。故字宜着眼。高云。上文
因寒疟。而及温疟。故寒疟详。而温疟略。此问温疟。而兼寒疟。故下文但论温疟。而不复言寒疟也。
\x不及于阴\x 高。据全本太素。及。作反。注云。上文温疟。气复反入。故先热后寒。瘅疟。其气不
反于阴。故但热而不寒。
\x命曰瘅疟\x 马云。此热气者。内藏于心肺。而外舍于分肉。令人消铄肌肉。病命曰瘅疟。由此观之。
则瘅疟之所舍者。肺与心耳。李云。肺素有热。气藏于心。即此二语。火来乘金。阴虚阳亢。明是不足之症。
挟外邪而然。故温疟瘅疟。皆非真疟也。



<目录>卷四

<篇名>刺疟篇第三十六

属性:\x 然\x 马云。张仲景以暑证为 。而此云 然者。其热似暑证之热也。
\x 中\x 熊音。 。乞逆反。简按与隙同。
\x解 \x 巢源。作解倦。高云。犹懈惰。枢转不力也。张云。解。懈也。 。迹也。身体解 。谓不耐
烦劳。形迹困倦也。王氏即以寒不甚热不甚为解。然细详之。若有不然。观其云身体解 。复云寒热。不甚分
明。各有所谓。意本不同。观刺要论曰。髓伤则销铄 酸。体解 然不去矣。是岂非举动解倦之谓乎。及考
字。不收于韵。若音为亦。殊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