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赭。赤土也。
\x苍璧\x 白虎通。璧者。外圆象天。内方象地。尔雅。肉倍好谓之璧。
\x地苍\x 脉经。作炭。张云。地之苍黑。枯暗如尘。
\x其寿不久也\x 吴云。精微象见。言真元精微之气。化作色相。毕见于外。更无藏蓄。是真气脱也。
故寿不久。○高本。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云云二十九字。移其去如弦死下。非。
\x伤恐者\x 吴云。伤。悲伤。恐。惧也。伤为肺志。恐为
肾志。盖肺气不利则悲。湿土刑肾则恐也。张云。伤恐者。肾受伤也。志云。恐为肾志。如肾气不藏。而反胜
于中。则伤动其肾志矣。简按推下文例。者字。当在言下。
\x终日乃复言\x 志云。气不接续也。伤寒论曰。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
\x门户不要\x 张云。要。约束也。幽门(胃下口)阑门(大肠小肠之会)魄门。皆仓廪之门户。门户不
能固则肠胃不能藏。所以泄利不禁。脾脏之失守也。
\x五脏者身之强也\x 吴本作五腑。注云。下文所言五腑者。乃人身恃之以强健。简按吴注似是。高接前
段。为五脏者中之守也之结语。恐非。
\x头者精明之府\x 张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以成七窍之用。故头为精明之府。高云。人身
精气。上会于头。神明上出于目。故头者。精明之府。
\x头倾视深\x 吴云。视深。视下也。又目陷也。张云。头倾者。低垂不能举也。视深者。目陷无光也。
\x背者胸中之府\x 马云。胸在前。背在后。而背悬五脏。实为胸中之府。张云。背乃脏俞所系。故为胸中之府。
\x肩随\x 楼氏纲目。作肩垂。
\x肾将惫矣\x 熊音。惫。蒲拜反。病也。吴云。惫。与败同。坏也。
\x偻附\x 吴云。偻。曲其身也。附。不能自步。附物而行也。简按马。附读为俯。为是。左传昭七年。正考
父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杜注。俯共于伛。伛共于偻。又HT 同。说文。HT 。 病也。广雅。HT 。短
也。
\x岐伯曰反四时者云云\x 张云。此言四时阴阳脉之相反者。亦为关格也。禁服篇曰。春夏人迎微大。秋
冬寸口微大。如
是者。命曰平人。以人迎为阳脉。而主春夏。寸口为阴脉。而主秋冬也。若其反者。春夏气口当不足。而反有
余。秋冬人迎当不足。而反有余。此邪气之有余。有余者。反为精也。春夏人迎当有余。而反不足。秋冬寸口
当有余。而反不足。此血气之不足。不足者。日为消也。如春夏人迎应太过。而寸口之应不足者。反有余。而
为精。秋冬寸口应太过。而人迎之应不足者。反有余。而为精。是不足者为精也。春夏寸口应不足。而人迎应
有余者。反不足。而为消。秋冬人迎应不足。而寸口应有余者。反不足。而为消。是有余者为消也。应不足而
有余者。邪之日盛。应有余而不足者。正必日消。若此者。是为阴阳相反。气不相营。皆名关格。简按此一顷
三十九字。与前后文。不相顺承。疑是它篇错简。且精消二字。其义不大明。姑从张注。
\x脉其四时动\x 甲乙。无其字。
\x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x 高云。人之阴阳升降。如天运之环转广大。故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
\x彼秋之忿为冬之怒\x 成无己注伤寒例云。秋忿为冬怒。从肃而至杀也。马云。按彼春之暖四句。又
见至真要大论。张仲景伤寒论引之。
\x脉与之上下\x 马云。上下者。浮沉也。
\x以春应中规\x 高云。所以与之上下者。春时天气始生。脉应软弱浮滑。则圆转而中规之度矣。马云。
规者。所以为圆之器也。春脉软弱轻虚而滑。如规之象。圆活而动。
\x夏应中矩\x 马云。矩者。所以为方之器也。夏脉洪大滑数。如矩之象。方正而盛。
\x秋应中衡\x 张云。衡。平也。秤。横也。秋气万物俱成平于地面。故应中衡。而人脉应之。所以浮
毛而见于外也。
\x冬应中权\x 张云。权。秤锤也。冬气闭藏。故应中权。而人脉应之。所以沉石而伏于内也。凡兹规矩
权衡者。皆发明阴阳升降之理。以合乎四时脉气之变象也。简按淮南时则训云。制度阴阳。大制有六度。天为
绳。地为准。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权。虽与此章有不同者。而以规矩权衡配四时。当时已有其说。
不唯医经也。
\x知脉所分\x 张云。期而相失者。谓春规夏矩秋衡冬权。不合于度也。知脉所分者。谓五脏之脉。各有
所属也。分之有期者。谓衰王各有其时也。知此者。则知死生之时矣。
\x故知死时\x 时。别本作期。
\x始之有经\x 吴云。始之有经常之道。简按始之以下三十三字。甲乙无之。又是知阴盛则梦以下七十八
字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