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寒得微暖即解。恶些小风,出言懒怯,先重后轻,手心热,头痛时作时止,怠情嗜卧,四 肢不收,口不知味,恶食不渴,宜补(温补调养)。外感则人迎(左寸前一分)脉大,寒热齐作 ,恶寒得烈火不除,恶一切风,发言壮厉,先轻后重,手背热,头痛常无止歇,筋挛骨疼,拘急 蜷卧,口能知味,可食而渴,宜泻(泻利汗吐。) 兼微邪,先用发散药一剂(伤寒主方。)
主方
人参(疑似禁用) 黄 白术(各一钱) 当归(八分) 陈皮 茯苓 炙草(各 七分) 柴胡(五分) 升麻(三分) 加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头痛加川芎、羌活;顶脑痛, 本(一钱)、细辛(三分);痰加半夏、前胡;额痛,白芷 、防风;嗽,桑、杏;食积,楂、曲、芽;舌干,葛根;烦渴,天粉、麦冬;热,芩、连;下体 无力,牛膝、杜仲;脚弱,木瓜。
升阳顺气汤
饮食不节,劳役所伤,腹胁满闷短气。春时则口淡无味;遇夏犹有恶寒,饥 常如饱,不喜冷物。
人参(五分) 黄 白术(各一钱) 当归 黄柏(炒) 陈皮 半夏(各七分) 神曲(
六分) 草豆蔻(四分) 升麻 炙草(各一钱) 柴胡(三分)
上加生姜三片,水煎。食前温服。
茯神汤
劳心思虑,复损精神,头眩目昏,心虚气短,惊悸烦热。
茯神 酸枣仁(炒,研) 人参 当归 麦冬(各一钱) 芍药 生地黄 川芎 陈皮 山 栀(各七分) 五味(十五粒) 甘草(五分)
上加生姜三片,龙眼五个,水煎温服。
调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并见虚损)二方随证服。
【目录】卷之三\内伤【篇名】倦怠嗜卧属性:夫胃主纳受,脾主运动。脾虚,谷气不克,脾愈无所禀矣。脾运四肢,既禀气有亏,则四肢 倦怠而嗜卧也。有食后体倦瞌睡者,乃脾虚不能运化而然,皆当补脾理胃,兼消导自安。脉沉无 力,右关细濡为倦怠。
主方
人参(五分) 白术 茯苓 黄 山药 山楂 麦芽(各一钱) 炙草(三分)
加姜三片,枣一枚。
肥人加陈皮、半夏、苍术、升、柴;瘦人当归、芩、连;食不消,保和丸(方见伤食)。
生脉散
治倦怠嗜卧,口干少神(方见暑门)。
【目录】卷之三【篇名】呕吐哕属性:(附∶恶心)
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又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 上出,故痛而呕。是证总属胃气不和,然有寒、热、痰、食、风邪、气逆、久病胃虚之异,必当 详辨。胃寒者,恶寒恶食。朝餐暮吐,清水涎沫。喜热物,脉沉迟。胃热者,食入即呕,躁闷烦渴 ,吐味酸苦,思食冷物,脉洪大。痰饮则吐有痰涎,食积则胀嗳酸腐,风邪则暴发而甚,气逆则 胸膈郁遏,胃虚则不能纳食,各以脉理参酌。呕属阳明,有声有物,宜生姜为主;吐属太阳,有 物无声,陈皮为主;哕属少阳,有声无物,半夏为主。
主方
半夏 陈皮 苍术 浓朴 藿香(各一钱) 甘草(三分) 加生姜七片,枣二枚,
水煎成,入姜汁服。不能咽药者,另以生姜捣细,陈皮,炒糯米泡汤,每药一口,随饮汤一口送 。
寒呕加干姜、白术,以丁香、白蔻、砂仁,另研调服;热呕加竹茹、栀子、黄连(姜炒);
痰加茯苓、南星、枳实;食加山楂、曲、芽、萝卜子、砂仁;风寒,香附、紫苏;气逆,香附、
枳实、枇杷叶;久病,六君子(痰门) 加丁、寇;吐蛔加黄连、川椒、乌梅、槟榔;酒加葛根 、砂仁、白蔻、黄连、乌梅,诸吐大渴饮童便,切勿饮水,姜汤冷冻饮料;夏月,五苓散加陈皮、半 夏、生姜;虚人神昏,人参一两煎服,或同米煮粥食。
半夏曲芽汤
治饮食积滞,痰涎壅盛,呕吐不已。
半夏 陈皮 茯苓 枳壳 槟榔 神曲 麦芽 香附 浓朴 苍术(各一钱) 甘草(三分)
姜、枣煎服。
荆黄汤
治呕吐暴作,热气上逆,烦渴便秘。
荆芥 大黄(各二钱) 黄芩(一钱) 甘草(六分)
水煎,调槟榔末一钱服,或调胃承气汤。
姜橘汤
治病后或虚弱人一切呕吐,不纳药食。
橘红(四钱) 生姜(七钱,略打破,湿纸包,煨,再打碎) 枣一枚,粟米一撮,水煎细 呷。
和中橘梗汤
(方见翻胃)上焦气热冲逆,食已暴吐,脉浮洪。
苏合香丸
(方见中寒) 治冷呕。
青金丹
(方见翻胃)治冷热吐极,一服即止。
简便方
姜汁煎滚,白蜜炼熟,每姜汁一匙,入蜜二匙,白汤调,频服。
冷呕∶砂仁、白豆蔻,不时嚼咽。又陈年酱姜,嚼细,米汤下。
热呕∶黄连(姜炒),同柿蒂煎服。痰多加竹沥、姜汁。
干呕∶生姜、葛根取汁服;或甘蔗汁温服;或羊乳空心饮。
【目录】卷之三\呕吐哕【篇名】恶心属性: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