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生蜜汤服。
又 百合捣汁饮,煮食亦可。又熟猪肝蘸白芨末食;或单白芨。
又 生藕、生地黄、大蓟各捣汁三合,入蜜一匙服。
又 萝卜捣汁和童便(或盐少许,或酒同服。)
舌上无故出血∶槐花末敷。
止吐衄血∶白芨末,凉水调盐花贴鼻 中。或贴印堂及鼻,纸封,频以凉水润之;或湿纸搭 颈项或顶心,频以凉水润之。茅根(煎)、京墨(磨)、藕、萱草、马鞭草、车前草(并捣汁)、
百草霜(或锅煤)、栀子(炒研)、黄葵子、炒黄糯米、发灰 并可研末,凉水调下皆效(随用一 味。)
止衄血∶槐花(末)、莲房(烧灰)、发(烧灰)、鸬 粪(烧灰)、栀子(烧灰),皆可吹入鼻。萝卜(汁)、车前 (汁)、葱(汁,皆可滴入鼻内。石榴花瓣、墙头苔藓,皆可塞入鼻。
咯血疙瘩∶杏仁(研细),青黛作饼,以柿合湿纸裹煨,慢嚼,米汤下。
大便下血∶乌梅 五倍子(炒焦) 白芷(研末,等分) 米糊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白汤送 下。
又 臭椿根皮为末,醋糊丸汤下。或僵蚕末、乌梅肉蒸、捣,丸服。或苦楝子炒黄为末,蜜 和丸服。
又 茄科(烧灰,三钱),米汤下,或木槿煎服。或山楂末,或五倍子末,皆可汤服。
小便出血∶蒲黄(炒) 破故纸(炒) 陈锻石(炒)等分,研末,汤服。
又 辰砂五苓散,灯心汤下。或柿饼(烧灰),米汤调下。或车前子水煎服。或车前草捣汁服。
又 蒲黄(炒),研末服。后四物汤加木通、车前子煎,调玄明粉服,全止。
小便血条∶当归、白芷为末(二钱),淡豆豉煎汤下。或黄连、黄柏末(二钱),车前子煎汤调下。
又 五倍子末,乌梅捣丸服。或郁金为末,葱汤调下;或扁柏叶为末,酒调下。
【目录】卷之三【篇名】伤食属性: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曰∶饮食劳倦则伤脾,脾伤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 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又曰∶安谷则昌,绝谷则亡。盖脾者,阴气也。脾居阴静之体,而有 阳健之用,故司消化之令,贵在节饮食以养脾,使滋荣中外,犹土气盛而万物发生。若肌饱过,
则诸病所阶。右手气口脉紧盛者,伤食;右关沉迟,脾胃虚寒;关沉而滑,为食不消;两关弦大 ,脾胃饱胀。
主方
人参(五分) 白术 茯苓(各一钱) 炙草 陈皮 半夏 麦芽(各七分) 山 楂(钱半) 上加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脾虚少食加砂仁、白蔻、莲肉、扁豆、官桂;呕加藿香、丁香。
行气香苏散
外感风寒湿气,内伤饮食生冷,腹胀、头痛、身热。
紫苏 陈皮 香附 乌药 川芎 羌活 枳壳 麻黄(等分) 甘草(减半)
加生姜三片水煎,热服取汗。寒甚加葱白;伤食山楂、麦芽;湿加苍术。随宜加减。
枳术丸
健脾强胃,利气消痰。除痞满,化饮食,定呕吐,止泄泻。
白术(土炒,四两) 枳实(麸炒,二两)
上为细末,荷叶汤煮老米饭为丸,绿豆大,每服百丸,食前白汤下。痰多加橘皮、半夏;
食不化,神曲、麦芽(各二钱) 腹痛、泻,木香、砂仁(各一两);湿火噎酸,黄连、黄芩(
炒。各一两)胃火,石膏、栀子;
血少,归、芍;气郁,香附、萝卜子。
保和丸
宽胸顺气,消滞化食。加白术,名大安丸。
山楂(二两) 茯苓 半夏 神曲 陈皮(各一钱) 连翘 萝卜子(各半两)
上为末,水丸或神曲糊丸,绿豆大,每二钱白汤下。消痰利气,去湿热,快脾,加苍、白术 、香附、朴、实、芩、连(酒炒),姜糊丸。
葛花解酲汤
饮酒太过,呕吐痰逆,胸膈不利,神昏体倦。
人参 白术 茯苓 白豆蔻 葛花(或根) 砂仁(各一钱) 陈皮 青皮 猪苓 泽泻(
各七分) 神曲(炒) 木香(各五分)
上加生姜五片,水煎,食远温服,取微汗。或为末,姜醋汤调下。
泻黄散
脾胃壅滞不食,口内生疮,烦渴。
防风 藿香 石膏( ) 砂仁 山栀 甘草(等分)
上加灯心二十枚,黑枣一枚,水煎服。
简便方
萝卜子炒、研,煎服。食已作胀,饮淡盐汤,指搅探吐。
饮食伤胸满,即以所食之物。如伤酒用酒药,饭食用锅焦,肉食用肉骨之类,烧成炭,研细 ,白汤下。
【目录】卷之三【篇名】内伤属性:(附∶倦怠嗜卧) 经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犯贼风虚邪者,阳 受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即内伤也。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 六腑则身热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 满闭塞,下为飧泄(泻而完谷不化),久为肠癖(痢也)
。盖内伤饮食,劳役房室,亦与外感相似,误治则危。内伤则气口(右寸前一分)脉大,寒热间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