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甘遂、半夏逐留饮弥漫于肠胃之间,虽利而续坚满,苟非以甘草、白蜜与甘遂大相反者,激而行之,焉能
去其留着之根?相反为方,全赖芍药之酸可胜甘,约以监反,庶不溷乱中焦而为害。然学识未优者,不可轻试于人也。
\x控涎丹\x(一名妙应丸)
甘遂(去心) 大戟(去皮) 白芥子(各等分)
为末,蒸饼糊丸。每服五七丸至十丸,临卧姜汤服。
雄按∶余治虚人饮证,每以六君子汤去甘草,送服,甚妥。达可谓之子龙丸。云∶治流注窜毒甚效。
王晋三曰∶控,引也。涎读作羡,湎涎也。水流貌。引三焦之水,湎涎流出于水道也。芥子色白,入肺而达上焦。
甘遂色黄,入脾而行中焦。大戟色黑,入肾而走下焦。故白芥子走皮里膜外之水饮。甘遂决经隧之水饮,大戟逐脏腑之
水饮。三者引经各异,湎涎于水道则同,故复之为方,而名控涎也。汪按∶涎即次之俗字,亦作漩,本指口唾,引伸为
痰涎。王说未当。
\x又控涎丹\x 治诸痫。
生川乌 半夏(洗) 僵蚕(炒,各半两,生姜汁浸一宿) 铁粉(三钱,研) 全蝎 甘遂(面裹煨,各二钱半)
为细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十五丸,生姜汤下。二方俱忌食甘草。
\x五子五皮汤\x
即五皮饮(五加皮、地骨皮、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一方五加易陈皮。一方五加易桑白皮)加杏仁、苏子、葶苈子、
白芥子、莱菔子。一方无杏仁、芥子。有香附、车前子。
\x桂苓丸\x
桂(一两) 茯苓(二两)
为末,蜜丸。沸汤下二钱。作汤名桂苓饮。
\x禹功丸\x(即禹功散)
黑牵牛头(入磨一次,不复再磨,四两) 大茴香(炒,一两)
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调服一二钱。或加木香一两。
\x防己茯苓汤\x
防己 黄 桂枝(各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王晋三曰∶余治太阳腰髀痛,审证借用此方,如鼓之应桴。
\x中满分消汤\x
半夏(一钱) 浓朴 黄连 黄柏(俱姜制) 川乌 干姜(俱炮开口) 吴萸(炒)草豆蔻(炒研) 木香 人
参(各五分) 茯苓 泽泻(各一钱半) 生姜(五片)
水煎,稍热服。大忌房劳、生冷、炙 、酒、面、糟醋、盐酱等物。身热,脉浮,喘满,有表证,加麻黄五分。血
虚至夜烦热,加归身、黄 各五分。阳气下陷,便溺赤涩,加升麻、柴胡各三分。脾气虚弱,饮食不磨,去黄柏,加益
智仁、荜澄茄、青皮各二分。
\x中满分消丸\x
浓朴 半夏 黄连(俱姜汁炒) 黄芩 枳实 白术(同枳实拌湿炒焦) 干生姜 茯苓 猪苓 泽泻 人参(各
五钱) 甘草(炙,一钱),汤浸蒸饼为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沸汤下。脾胃气滞,食积胀满,加陈皮、砂仁各五钱。
经脉湿滞,腹皮 臂痛不可拊者,加片子姜黄一钱。肺热气化不行,溺闭喘渴者,加知母三钱。
张路玉曰∶东垣分消汤、丸,一主温中散滞,一主清热利水,原其立方之旨,总不出《内经》平治权衡,去菀陈 ,
开鬼门,洁净府等法。其汤方主中满寒胀,乃下焦阴气逆满,抑遏中焦阳气,有似乎阴之象,故药中虽用乌头之辛热,
宣布五阳,为辟除阴邪之向导,即用连、柏之苦寒以降泄之。苟非风水肤胀,脉浮,证起于表者,孰敢轻用开鬼门之法,
以鼓动其阴霾四塞乎。丸方主中满热胀,用黄芩之轻扬以降肺热,则用猪苓、泽泻以利导之。故专以洁净府为务。无事
开鬼门、宣布五阳等法也。
\x小青龙汤\x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水一斗,先煮麻黄汤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徐洄溪曰∶此方专治水气。盖汗为水类,肺为水源,邪汗未尽,必停于肺胃之间,病属有形,非一味发散所能除,
此方无微不到,真神剂也。
\x木防己汤\x
木防己(三两)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二枚)
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虚者即愈,实者复发,去石膏,加茯苓、芒硝。
尤拙吾曰∶防己,桂枝,一苦一辛,并能行水气而散结气。而痞坚之处,必有伏阳。吐下之余,定无完气。书不尽
言,而意可会也。故又以石膏治热,人参益虚,于法可谓密矣。其虚者,外虽痞坚,而中无结聚,即水去气行而愈。其
实者中实有物,气暂行而复聚,故三日复发也。去石膏加芒硝者,魏伯乡云以其既散复聚,则有坚定之物留作包囊,故
以坚投坚而不破者,即以软投坚而即破也。加茯苓者,亦引饮下行之用耳。
邹润安曰∶防己之茎如木,故名木防己。后世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