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耳必聋。
喜忘如狂∶蓄血。
漱水不欲咽∶必作衄。
筋跳肉 ∶汗下虚也。
洒然毛耸恶寒∶温暑。
身痛如被杖∶阴毒。
一身尽痛∶风湿。
身微肿∶风湿。
身重多睡∶风湿。
身黄∶小水不利,热郁。
身上如虫行∶表虚。
身痒∶阳虚汗未尽。
背恶寒∶阴胜阳。
腹胀∶气不和。
饥不能食∶邪在胸中。
多眠∶神倦风湿。
不眠∶神虚。
蜷卧∶内寒手足温可治,逆冷者不可治也。
手足螈 ∶ 病搐搦也。
坐而伏∶短气也。
下利清谷∶内寒。
肠垢∶热也。
鸭溏∶寒也。
咽中疮∶上实下虚。
怔忡∶即心下悸,汗多或水逆而然。
咽痛∶少阴。
谵语∶邪气盛而神识昏。
舌上芒刺∶热结甚也。
声哑∶狐惑。
郑声∶精气夺而神不全。
咽干∶肾虚燥不可汗。
咳逆∶水寒相搏。



<目录>卷之十四\伤寒药方

<篇名>伤寒药方评

属性:《活人书》云∶服麻黄汤发烦目眩者必衄,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头痛发
热,无汗恶风,宜麻黄汤,是应解表而用麻黄者。头疼发热,汗出恶风,宜桂枝汤,是应解
散而用桂枝者。二者均为解散,正分轻重,不可不察也。仲景云∶无汗不得服桂枝,有汗
不得服麻黄。古人有汗者当解肌,无汗者当发汗,是太阳一经尚有差别,又况不分阴阳而
用药乎!当汗而下即死,当下而汗亦死,所以云∶桂枝下咽,阳盛则毙;(谓当下而反
汗也。阳盛者内热而邪在里,故当下也。设投桂枝发汗,是阳盛即毙也。)承气入胃,阴
盛乃亡。(谓当汗而反下也。阴盛者恶寒而邪在表,故当汗也。误投承气攻下,是阴盛而
亡也。)可见麻黄桂枝承气者,死生之系,业医者可不慎哉!



<目录>卷之十四\伤寒药方

<篇名>伤寒药方评

属性:伤寒三四日外,服诸汤不瘥,身热脉数,邪气犹在经络,未入脏腑者,桂枝石膏汤
主之。此方夏至后可代桂枝汤用,若加麻黄,可代麻黄汤青龙汤用。有汗脉缓为桂枝证,无
汗脉紧为麻黄青龙证。



<目录>卷之十四\伤寒药方

<篇名>伤寒药方评

属性:《证治论》云∶白虎汤性凉,惟夏至后用之。谓如土地七八月犹热处,有壮热为病;相
度尚可用白虎汤,
服之自然汗解。然白虎汤用石膏,故亦治伤寒,不专于治 也。或问曰∶夏月若果见麻黄
桂枝证,亦岂得不用,而固用白虎汤也?曰∶此说尤妙,但临时看证用之。假如虚弱人
老人,不可用白虎也,盖白虎性凉,若下利腹痛者勿服,当改服小柴胡汤。
或问∶夏至后皆可用白虎汤耶?答曰∶白虎治中 并汗后一解表药耳,非正伤寒
药也。今之医者见六月中病,多云中 ,不辨热病,用药太凉,况夏月阴气在内,尤宜戒
之。《证治论》云∶白虎亦治伤寒,不专治 。《活人书》云∶白虎治中暑并汗后一解表药
耳。其二说虽颇异,大抵随时审证,当用即用,不可执一说也。



<目录>卷之十四\伤寒药方

<篇名>伤寒药方评

属性: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证具,却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以小柴胡
汤与之,此虽已下不为逆。若得小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发热汗出而解。难为汗下者,必用
小柴胡,故又名三禁汤。今见伤寒多用小柴胡,不问阴阳表里皆与之,岂不为害也?不知小
柴为少阳表里和解之药,惟呕恶心,寒热怕风恶寒,在表亲切。伤寒但呕,便属少阳,
止用小柴胡汤和解。盖少阳邪未入里,而在表里之间,是邪欲入,胃气充而不纳,故呕出。
若邪稍入里,气未和,当用大柴胡汤微下之,自然热退身凉,何有坏证。若只邪在皮肤,
恶寒热作,脉浮而促,则当解表,用九味羌活汤。所以有谓解表未开,不得攻里;表气尚
存,攻之为逆。



<目录>卷之十四\伤寒药方

<篇名>伤寒药方评

属性:或问∶伤寒有表复有里证,用大柴胡汤之缓剂下之何如?答曰∶大柴胡汤,伤寒下
药,与三承气汤之次也。其间应下,尚有表证,多或虚弱易动者,宜用大柴胡汤缓方为至
稳。若血虚人,更加当归。虚弱用之稳,为其有人参甘草和中故也。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利,非大柴胡汤不可也。此非是有阳明呕
吐,又非霍乱吐利,谓之太阳,大柴胡证也,故缓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