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自浮于上,取蜡称用。丸,春夏修合。用清油一两,铫内熬令香熟,次下酒煮
蜡四两,同化成汁,就铫内乘热拌和前项药末。秋冬修合,用清油一两半,同煎
煮熟成汁,和前药末成剂,分作小锭,油纸裹放,旋丸服之。每三十丸,空心姜汤下。
\x和剂红丸子\x 壮脾胃,消宿食,去膨胀。
京三棱(浸软、切片) 蓬莪术(煨)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各五斤) 干姜(炮)
胡椒(各三斤)
上为末,用醋面糊丸,如梧桐子大,矾红为衣。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送下。
小儿临时加减与服。



<目录>卷三

<篇名>洪细主病第二十六

属性:洪脉为热,其阴则虚。细脉为湿,其血则虚。
洪脉满指,浮大兼备,阳有余之象,故当为热。有余于阳,则不足于阴,故为
阴虚。细为阴脉,细藐不振,阴湿之候。细又为血虚者,盖脉以血为体,细藐之甚,体于何有?故血虚。



<目录>卷三

<篇名>缓类主病第二十七

属性:缓大者风,缓细者湿,缓涩血少,缓滑内热。
空疏缓大,风所致也。缓漫濡细,湿所侵也。缓而涩滞,血必少也。缓而滑疾,内有热也。



<目录>卷三

<篇名>濡弱小主病第二十八

属性:濡小阴虚,弱小阳竭。阳竭恶寒,阴虚发热。
濡小之脉,即所谓如帛浮水面,有上无下,阴虚之候也。弱小之脉,体不充,
势不鼓,阳竭之候也。阳竭,则阴乘阳,故恶寒。阴虚,则阳乘阴,故发热。(阳竭者
补阳,宜四君 附之类。阴竭者补阴,宜六味丸、四物汤之类。)



<目录>卷三\濡弱小主病第二十八

<篇名>附方

属性:\x四君子汤\x(见第十六)
\x六味丸\x(见第十六)
\x四物汤\x(见第二十一)



<目录>卷三

<篇名>微脉主病第二十九

属性:阳微恶寒,阴微发热。男微虚损,女微泻血。
《脉经》云∶微脉不胜寻按,若有若无,言其虚极也。寸微为阳微,阳微即阳虚,
而阴气上入阳中,故恶寒也。尺微为阴微,阴微即阴虚,而阳气下陷入阴中,故发
热也。男人得此,不惟恶寒发热,而且为虚损。女人得此,不惟恶寒发热,而且为
泻血。(虚损者未必不失血,泻血者未必不成虚损。男子补其阳,女子补其阴。)



<目录>卷三

<篇名>动脉主病第三十

属性:阳动汗出,阴动发热,为痛与惊,崩中失血。
《伤寒论》曰∶阴阳相搏,名曰动。又曰∶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
厥厥动摇者,名曰动。既云在关,是居尺寸之中,若不能分阴分阳者。然云阴阳相
搏,又云阳动阴动,又似乎有胜有负。故阳虚者,为阳动阳负,负则外卫不密,而汗自出矣。阴虚者,
为阴动阴负,负则内守不宁,而热自发矣。为痛为惊者,阴阳不和。气搏击则痛,气撺迸则惊。味厥
厥动摇四字,情形宛然。阴阳相搏不和,则卫、守两失其职,而崩中失血之证,有自来矣。(阳卫阴守。)



<目录>卷三

<篇名>革脉主病第三十一

属性:虚寒相搏,其名为革。男子失精,女子失血。
《伤寒论》辨脉法云∶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
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宜补血。男子则亡血失精。(宜填精。)此节正革
脉之注脚也。盖革如皮革,急满指下。今云脉弦而大,非革而何?只此四字,可以
尽革脉之形状矣。弦则为减以下,又发明所以为革,并革之所以为病也。弦则脉体
弦急细敛,是阳气之减少也。弦而大,是改细敛为阔大,其弦急之体仍在。弦急为
阳减,改大则中芤。阳减为寒,中芤为虚。既虚且寒,徒革于外,而中则空,在女
则为半产漏下,在男则为亡血失精,是皆中空之验。



<目录>卷四

<篇名>促结主病第三十二

属性:阳盛则促,肺痈阳毒。阴盛则结,疝瘕积郁。
数脉时见一止,名曰促。数则为热,为阳盛,主上焦热聚成毒,或热聚肺
成痈。(阳毒宜清散,如黄芩、花粉、连翘、枳壳、荆防之类。肺痈宜清解,如仲景桔梗汤之类。)
脉气流行,为其阻碍,故一止也。不数而缓,时见一止,名曰结,为阴盛,主阴分或腹中聚疝痼瘕。
(宜元戎万病紫菀丸、宝鉴沉香桂附丸之类。)久积成郁,气坚结不散,脉气至此,亦为所碍,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