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干于
胃也。三阳有头痛,必兼身热,至于太阴、少阴二经,皆无头痛,惟厥阴与督脉会于
巅,故有头痛而无身热也。此少阳不解,传入厥阴,阴邪上逆,故呕而头痛也。以吴
茱萸汤主之,从厥阴本治也。
【集注】
程知曰:此言呕而头痛者,宜温中而降逆也。
张锡驹曰:呕者,有声有物者也;吐者,吐出其物也。故有干呕,而无干吐,今干呕
吐涎沫者,涎沫随呕而吐出也。
@@@
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注】
心烦而呕者,内热之呕也;渴而饮水呕者,停水之呕也。今呕而有脓者,此必内有痈
脓,故曰不可治,但俟呕脓尽自愈也。盖痈脓腐秽欲去而呕,故不当治,若治其呕,
反逆其机,热邪内壅,阻其出路,使无所泄,必致他变,故不可治呕,脓尽则热随脓
去,而呕自止矣。
【集注】
汪琥曰:肺胃成痈,由风寒蕴于经络,邪郁于肺,或入胃府,变而为热,热甚则气瘀
血积而为痈。痈者,壅也,言热毒壅聚而成脓也。
郑重光曰:邪热上逆 ,结为内痈,肺胃之痈是也。
@@@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注】
厥阴中风,该伤寒而言也。脉微,厥阴脉也。浮,表阳脉也。厥阴之病,既得阳浮之
脉,是其邪已还于表,故为欲愈也。不浮则沉,沉,里阴脉也。是其邪仍在于里,故
为未愈也。
【集注】
成无己曰:脉浮,为邪气还表作汗之兆,故云:欲愈。不浮则邪气深入,正多变证,
故云:未愈。
方有执曰:风脉当浮,以厥阴本微缓不浮,故微浮则邪见还表,为欲愈也。
@@@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注】
丑、寅、卯三时,厥阴风木乘王之时也。正气得其王,则邪自退,故病解。
【集注】
方有执曰:厥阴之解,自寅卯而终;少阳之解,自寅卯而始。盖寅为阳初动,阴尚强
,卯为天地辟,阴阳分,所以二经同旺,其病之解,由此而终始也。
音切
撞宅江切 渍疾智切 蒂音帝 食与饲同 索当作素 瘾于容切 痹音畀 清与圊同
圊七情切 祖对切



<目录>卷二

<篇名>辨合病并病脉证并治篇

属性:伤寒有六经之证,有六经之脉,证脉井然不杂,则可直指为某经之病。若两经、三经
,阴阳混淆,不可以一经名者;或一经未罢又传一经,二经、三经同病,不归并一经
者,则名曰合病。或二经、三经同病,其后归并一经自病者,则名曰并病。论中所着
合病、并病,虽单举阳经,未及阴经,然阳经既有合病、并病,则阴经亦必有之可知
矣。如太阳病脉反沉,少阴病反发热,是少阴、太阳合病也;阳明病脉迟,太阴病大
实痛,是太阴、阳明合病也;少阳病脉细而厥,厥阴病呕而发热,是厥阴、少阳合病
也。是虽无合病之名,而确有合病之实。且三阳皆有发热证,三阴皆有下利证,如发
热而下利,是阴阳合病也,阴阳合病,若阳盛者属阳经,则下利为实热,即论中所谓
太阳、阳明,阳明、少阳,太阳、少阳,合病者是也。阴盛者属阴经,则下利为虚寒
,即论中所谓少阴下利反发热不死,少阴下利清谷,里寒外热,不恶寒而面赤者是也
。盖阳与阳合,不合于阴,为三阳合病,则不下利而自汗出,乃白虎汤证也;阴与阴
合,不合于阳,为三阴合病,则不发热而吐利厥逆,乃四逆汤证也。诚以人之藏府互
根,阴阳相合,三阳既有合并之病,则三阴亦有合并之病,不待言矣。
@@@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
根加半夏汤主之。
【注】
一经未罢,又传一经、二经、三经同病,而不归并一经者,谓之合病。太阳与阳明合
病者,谓太阳之发热,恶寒无汗,与阳明之烦热不得眠等证,同时均病。表里之气,
升降失常,故不下利,则上呕也。治法只须先解太阳之表,表解而阳明之里自和矣。
若利则宜葛根汤表而升之,利自可止;呕则加半夏,表而降之,呕自可除也。
【集注】
成无己曰:邪气外盛,阳不主里,则里气不和。里气下而不上者,但利而不呕;里气
上逆而不下者,但呕而不利,故以葛根汤以散表邪,加半夏以下逆气也。



<目录>卷二\辨合病并病脉证并治篇

<篇名>葛根汤方

属性:葛根四两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二两 芍药二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
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七味,□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