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之时感冒风寒,则风寒之入者必深,是
以脉闭身寒;又肋下素有郁气,其肝胆之火必然郁滞,因外感所束激动其素郁之火,所以心
中觉热。法当以发表之药为主,而以清热理郁兼补正之药佐之。
\x处方\x 麻黄(二钱) 玄参(六钱) 生怀山药(六钱) 野台参(二钱)
生鸡内金(二钱) 天花粉(五钱) 甘草(钱半)
先煎麻黄数沸,吹去浮沫,再入诸药同煎一大盅,温服取汗,若不出汗时,宜再服西药阿斯匹林一瓦以助其汗。
\x效果\x 服药两点钟,周身微发热,汗欲出不出,遂将阿斯匹林服下,须臾汗出遍体,翌日复诊,其
脉已出,五至无力,已不恶寒,心中仍觉发热,遂去麻黄,将玄参、山药皆改用一两,
服至三剂后;心中已不发热,遂将玄参、天花粉各减半,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目录>五、医案\(十四)伤寒门

<篇名>4.少阴伤寒

属性:天津李××,年三十二岁,于夏季得伤寒证。
\x病因\x 午间恣食瓜果,因夜间失眠,遂食余酣睡,值东风骤至天气忽变寒凉,因而冻醒,其未醒
之时又复梦中遗精,醒后遂觉周身寒凉抖战,腹中又复隐隐作疼,惧甚,遂急延为诊视。
\x证候\x 迨愚至为诊视时,其寒战腹疼益甚,其脉六部皆微细欲无,知其已成直中少阴之伤寒也。
\x诊断\x 按直中少阴伤寒为麻黄附子细辛汤证,而因在梦遗之后,
腹中作疼,则寒凉之内侵者益深入也,是宜于麻黄附子细辛汤中再加温暖补益之品。
\x处方\x 麻黄(二钱) 乌附子(三钱) 细辛(一钱) 熟地黄(一两)
生怀山药(五钱) 净萸肉(五钱) 干姜(三钱) 公丁香(十粒)
煎汤一大盅,温服,温复取汗,勿令过度。
\x效果\x 将药服后,过一点钟,周身微汗,寒战与腹疼皆愈。
\x或问\x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伤寒始得发热脉沉也,今斯证寒战脉沉细,夫寒战与发热迥异矣,
何以亦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乎?答曰∶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是由太阳传少阴也,为其病传少阴是以
脉沉,为其自太阳传少阴是以太阳有响应之力而发热。此证昼眠冻醒,是自太阳传少阴,又因恣食寒凉
继而昼寝梦遗,其寒凉又直中少阴,内外寒凉夹攻,是以外寒战而内腹疼,太阳虽为表阳亦无响应之
力也。方中用麻黄以逐表寒,用附子以解里寒,用细辛以通融表里,使表里之寒尽化;又因其少阴新
虚,加熟地黄、萸肉、山药以补之,养正即以除邪也,又因其腹疼知寒侵太深,又加干姜、丁香助附
子、细辛以除之,寒邪自无遁藏也。方中用意周匝,是以服之即效。至于麻黄发汗止二钱者,因当
夏令也,若当冬令则此证必须用四钱方能出汗,此用药因时令而有异也。至若在南方虽当冬令用麻
黄二钱亦能发汗,且南方又有麻黄不过钱之说,此又用药因地点而有异也。



<目录>五、医案\(十四)伤寒门

<篇名>5.伤寒兼有伏热证

属性:辽宁马××,年五十一岁,得伤寒兼有伏热证。
\x病因\x 因买卖赔钱,家计顿窘,懊悔不已,致生内热;孟冬时因受风,咳嗽有痰微喘,小便不利,
周身漫肿。愚为治愈,旬日之外,又重受外感,因得斯证。
\x证候\x 表里大热,烦躁不安,脑中胀疼,大便数日一行甚干燥,舌苔白浓,中心微黄,脉极洪实,
左右皆然,此乃阳明腑实之证。凡阳明腑实之脉,多偏见于右手,此脉左右皆洪实
者,因其时常懊悔,心肝积有内热也,其脑中胀疼者,因心
与肝胆之热挟阳明之热上攻也。当用大剂寒凉微带表散,清其阳明胃腑之热,兼以清其心肝之热。
\x处方\x 生石膏(四两捣细) 知母(一两) 甘草(四钱) 粳米(六钱) 青连翘(三钱)
共作汤煎至米熟,取汤三盅,分三次温服下,病愈勿尽剂。
\x方解\x 此方即白虎汤加连翘也,白虎汤为伤寒病阳明腑热之正药,加连翘者取其色青入肝,气
轻入心,又能引白虎汤之力达于心肝以清热也。
\x效果\x 将药三次服完,其热稍退,翌日病复还原,连服五剂,将生石膏加至八两,病仍如故,大
便亦不滑泻,病家惧不可挽救,因晓之曰∶石膏原为平和之药,惟服其细末则较有力,听吾用
药勿阻,此次即愈矣。为疏方,方中生石膏仍用八两,将药煎服之后,又用生石膏细末二两,俾蘸梨
片徐徐嚼服之,服至两半,其热全消,遂停服,从此病愈,不再反复。
\x附记\x 此案曾登于《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何廉臣评此案云∶“日本××××谓∶‘石膏非大
剂则无效,故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及其他石膏诸方,其量皆过于平剂。世医不知此意为小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