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40-医学衷中参西录-第295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塞,又时有热上攻,
实为热痰充塞于胃脘也。治之者宜消其脾之胀大,清其胃之热痰,兼以治疟之品辅之。
且更可因其大便不通,驱逐脾之病下行自大便泻出,其病疟之根柢可除矣。

处方
川大黄(四钱) 生鸡内金(三钱黄色的捣) 清半夏(三钱) 常山(钱半酒炒)

柴胡(钱半) 茵陈(钱半) 甘草(钱半) 净芒硝(钱半)
药共八味,将前七味煎汤一盅,冲芒硝服之。
其疟每日一发,在下午七点钟。宜于午前早将药服下,至午后两三点钟时,再服金鸡纳霜半瓦。

效果
前午十点钟将药服下,至午后一点时下大便两次,其心中已不觉闷热杜塞,迟至 两点将西药服下,其日疟遂不发,俾再用生怀山药一两,熟莱菔子二钱,生鸡内金钱半煎汤,日 服一剂,连服数日以善其后。

【目录】五、医案\(十六)疟疾门【篇名】3.疟疾兼暑热属性:天津徐姓媪,年近五旬,于季夏得疟疾。

病因
勤俭持家,中馈事多躬操,且宅旁设有面粉庄,其饭亦由家出,劳而兼暑,遂至病疟。


证候
其病间日一发,先冷后热,其冷甚轻,其热甚剧。恶心懒食,心中时常发热,思 食凉物。其脉左部弦硬,右部洪实。大便干燥,小便赤涩,屡次服药无效。


诊断
此乃肝胆伏有疟邪,胃腑郁有暑热,暑热疟邪相并而为寒热往来,然寒少热多,此方书 所谓阳明热疟也。宜祛其肝胆之邪,兼清其胃腑之热。


处方
生石膏(一两研细)

均分作三包,其未发疟之日,头午用柴胡二钱煎汤送服一包,隔半日许再用开水送服一包,至次 日前发疟五小时,再用生姜三钱煎汤送服一包。

效果
将药按期服完后,疟疾即愈,心中发热、懒食亦愈。盖石膏善清胃热,兼能清肝胆之 热,初次用柴胡煎汤送服者,所以和解少阳之邪也。至三次用生姜煎汤送服者,是防其疟疾 将发与太阳相并而生寒也。

【目录】五、医案\(十六)疟疾门【篇名】4.疟痢兼证属性:天津刘××,年三十二岁,于季秋患疟又兼下痢。

病因
因需车孔亟,机轮坏处,须得急速收拾,忙时恒彻夜不眠,劳苦过甚,遂至下痢,继又病疟。


证候
其痢赤白参半,一昼夜十余次,下坠腹疼,其疟间日一发,寒轻热重,其脉左右皆有弦 象,而左关独弦而有力。


诊断
此证之脉,左右皆弦者,病疟之脉,大抵如此。其左关独弦而有力者,其病根在肝胆也。

为肝胆有外受之邪是以脉现弦象,而病疟为其所受之邪为外感之热邪,是以左关脉象弦 而有力,其热下迫肠中而下痢。拟清肝胆之热,散其外感之邪,则疟痢庶可同愈。

处方
生杭芍(一两) 山楂片(三钱) 茵陈(二钱) 生麦芽(二钱)

柴胡(钱半) 常山(钱半酒炒) 草果(钱半捣碎) 黄芩(钱半) 甘草(二钱) 生姜(三片)
煎汤一大盅,于不发疟之日晚间服之,翌晨煎渣再服一次。

效果
将药如法服后,疟痢皆愈。又为开生怀山药一两,生杭芍三钱,黄色生鸡内金一钱,俾日 煎服一剂,以滋阴、培气、化瘀,连服数日以善其后。

【目录】五、医案\(十七)霍乱门【篇名】1.霍乱兼转筋属性:天津王××,年三十八岁,于季冬得霍乱证。

病因
厂中腊底事务烦杂,劳心过度,暗生内热,又兼因怒激动肝火,怒犹未歇,遽就寝睡,至 一点钟时,觉心中扰乱,腹中作疼,移时则吐泻交作,遂成霍乱。


证候
心中发热而渴,恶心怔忡,饮水须臾即吐,腹中时疼时止,疼剧时则下泻,泻时异常 觉热,偶有小便,热亦如斯,有时两腿筋转,然不甚剧,其脉象无力,却无闭塞之象。


诊断
霍乱之证,恒有脉象无火而其实际转大热者,即或脉闭身冷显露寒凉之象,亦不可遽 以凉断。此证脉象不见有热,而心中热而且渴,二便尤甚觉热,其为内蕴实热无疑。至其脉 不见有热象者,以心脏因受毒麻痹,而机关之启闭无力也。拟用大剂寒凉清其内热,而辅 以解毒消菌之品。


处方
生石膏(三两捣细) 生杭芍(八钱) 清半夏(五钱温水淘三次) 生怀山药(五钱)

嫩竹茹(三钱碎的) 甘松(二钱) 甘草(三钱)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服下。每次送服卫生防疫宝丹五十粒。
方载后方中。甘松亦名甘松香,即西药中之缬草也。《本草纲目》谓马氏《开宝本草》,载 其主恶气,卒心腹痛满。西 人谓其善治转筋,是以为治霍乱要药。且其性善熏劳瘵,诚有解毒除菌之力也。

复诊
将药分两次服完,吐泻、腹疼、转筋诸证皆愈。惟心中犹觉热作渴,二便仍觉发热。诊其脉 较前有力,显呈有火之象。盖其心脏至此已不麻痹,启闭之机关灵活,是以脉象更改也。其犹觉热 与渴者,因系余火未清,而吐泻之甚者最足伤阴,阴分伤损,最易生热,且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