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可预知而防之也。无定之传变,或其
人本体先有受伤之处,或天时不知,又感时行之气,或调理失宜更生他病,则无,病不可变
,医者不能预知而为防者也。总之人有一病,皆当加意谨慎,否则病后增病,则正虚而感益
重,轻病亦变危矣。至于既传之后,则标本缓急先后分合,用药必两处兼顾,而又不杂不乱
,则诸病亦可渐次乎复,否则新病日增,无所底止矣。至于药误之传变,又复多端,或过于
寒凉,而成寒中之病。或过服温燥,而成热中之病;或过于攻伐,而元气大虚;或过于滋润
,而脾气不实。不可胜举。近日害人最深者,大病之后,邪未全退,又不察病气所伤何处,
即用附子、肉桂、熟地、麦冬、人参、白术、五味、萸肉之类,将邪火尽行补涩,始若相安
,久之气逆痰升,胀满昏沉,如中风之状。邪气与元气相并,诸药无效而死。医家、病家犹
以为病后大虚所致。而不知乃邪气固结而然也。余见甚多,不可不深戒!



<目录>卷上\病

<篇名>病同人异论

属性: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惟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
同而
人异也。夫七情六淫不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气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
,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力有老少,奉养有膏粱藜藿之殊,心境有忧劳
和乐之别,更加天时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一概施治,则病情虽中,而于人之
气体,迥乎相反,则利害亦相反矣!故医者心细审其人之种种不同,而后轻重缓急、大小先
后之法。因之而定。《内经》言之极详,即针灸及外科之治法尽然。故凡病者,皆当如是审
察也。



<目录>卷上\病

<篇名>病症不同论

属性:凡病之总者,谓之病。而一病必有数症。如太阳伤风是病也,其恶风、身热、自汗、头
痛是症也,合之而成其为太阳病,此乃太阳病之本症也。若太阳病而又兼泄泻,不寐、心烦、
痞闷,则又为太阳病之兼症矣。如疟病也,往来寒热、呕吐、畏风、口苦是症也,合之而成
为疟,此乃疟之本症也。若疟而兼头痛、胀满、嗽逆、便闭,则又为疟疾之兼症矣。若疟而
又下痢数十行,则又不得谓之兼症,谓之兼病。盖疟为一病,痢又为一病,而二病中有本症
,各有兼症,不可胜举。以此类推,则病之与症,其分并何啻千万,不可不求其端而分其绪
也。而治之法,或当合治,或当分治,或当先治,或当后治,或当专治,或当不治,尤在视
其轻重缓急,而次第奏功。一或倒行逆施,杂乱无纪,则病变百出,虽良工不能挽回矣。



<目录>卷上\病

<篇名>病同因别论

属性: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此病者谓之因。如同一身热也,有风、有寒、有痰、有食、
有阴
虚火升,有郁怒,忧思、劳怯、虫病,此谓之因。知其因则不得专以寒凉治热病矣。盖热同
而所以致热者不同,则药亦迥异。凡病之因不同,而治各别者尽然,则一病而治法多端矣。
而病又非止一症,必有兼症焉。如身热而腹痛,则腹又为一症,而腹痛之因,又复不同,有
与身热相合者,有与身热各别者。如感寒而身热,其腹亦因寒而痛,此相合者也。如身热为
寒,其腹痛又为伤食,则各别者也。又必审其食为何食,则以何药消之。其立方之法,必切
中二者之病源而后定方,则一药而两病俱安矣。若不问其本病之所因,及兼病之何因,而徒
曰某病以某方治之,其偶中者,则投之或愈;再以治他人,则不但不愈而反增病,必自疑曰
何以治彼效而治此不效?并前此之何以愈?亦不知之,则幸中者甚少,而误治者甚多!终身治
病,而终身不悟,历症愈多而愈惑矣。



<目录>卷上\病

<篇名>亡阴亡阳论

属性:经云∶夺血者无汗,夺汗者血。血属阴,是汗多乃亡阴也。故止汗之法,必用凉心敛肺
之药
正治也。惟汗出太甚,则阴气上竭,而肾中龙雷之火随水而上。若以寒凉折之,其火愈炽,
惟用大剂参附,佐以咸降之品如童便、牡蛎之类,冷冻饮料一碗,直达下焦,引其真阳下降,则
龙雷之火反乎其位,而汗随止。此与亡阴之汗,真大相悬绝。故亡阴亡阳,其治法截然,而
转机在顷刻。当阳气之未动也,以阴药止汗。乃阳气之既动也,以阳药止汗;而龙骨、牡蛎
、黄 、五味收涩之药,则两方皆可随宜用之。医者能于亡阴亡阳之交,分其界限,则用药
无误矣。其亡阴亡阳之辨法如何?亡阴之汗,身畏热,手足温,肌热,汗亦热而味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