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而后调其
气血,则经脉可以渐通。今人一见中风等症,即用人参、熟地、附子、肉桂等纯补温热之品
,将风火痰气,尽行补住,轻者变重,重者即死。或有元气未伤,而感邪浅者,亦必迁延时
日,以成偏枯永废之人。此非医者误之耶!或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补正即所以驱邪
,此大谬也。惟其正虚而邪凑,万当急驱其邪,以卫其正。若更补其邪气,则正气益不能支
矣。即使正气全虚,不能托邪于外,亦宜于驱风药中,少加扶正之品,以助驱邪之力。从未
有纯用温补者。譬之盗贼入室,定当先驱盗贼,而后固其墙垣;未有盗贼未去,而先固其墙
垣者。或云∶补药托邪,犹之增家家人以御盗也。最又不然。盖服纯补这药,断无专补正不
补邪之理,非若家人之专于御盗贼也,是不但不驱盗,并助盗矣。况治病之法,凡久病属虚
,骤病属实。所谓虚者,谓正虚也。所谓实者,谓邪实也;中风乃急暴之症,其为实邪无疑
。天下未有行动如常,忽然大虚而昏仆者,岂可不以实邪治之哉?其中或有属阴虚、阳虚,
感热、感寒之别,则于治风方中,随所现之症加减之。汉唐诸法俱在,可取而观也。故凡中
风之类,苟无中脏之绝症,未有不可治者。余友人患此症者,遵余治法,病一二十年而今尚
无恙者甚多。惟服热补者,无一存者矣。



<目录>卷上\病

<篇名>臌膈论

属性:臌膈同为极大之病,然臌可治,而膈不可治。盖臌者,有物积中,其证属实;膈者,不
能纳
物,其证属虚。实者可治,虚者不可治,此其常也。臌之为病,因肠胃衰弱,不能运化,或
痰或血,或气或食,凝结于中,以致臌 胀满。治之当先下其结聚,然后补养其中气,则肠
胃渐能克化矣。《内经》有鸡矢醴方,即治法也。后世治臌之方,亦多见效。以惟脏气已绝
,臂细脐凸,手心及背平满,青筋绕腹,种种恶证齐现,则不治。若膈证,乃肝火犯胃,木
来侮土,谓之贼邪。胃脘枯槁,不复用事,惟留一线细窍,又为痰涎瘀血闭塞,饮食不能下
达,即勉强纳食,仍复吐出。盖人生全在饮食,经云∶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
以受气。今食既不入,则五脏六腑皆竭矣。所以得此症者,能少纳谷,则不出一年而死;全
不纳谷,则不出半年而死。凡春得病者,死于秋;秋得病者,死于春。盖金木相克之时也。
又有卒然呕吐,或呕吐而时目时发,又或年当少壮,是名反胃,非膈也,此亦可治。至于类
臌之症,如浮肿水肿之类,或宜针灸,或宜泄泻,病象各殊,治亦万变,医者亦宜广求诸法
,而随宜施用也。



<目录>卷上\病

<篇名>寒热虚实真假论

属性:病之大端,不外乎寒热虚实,然必辨其真假,而后治之无误。假寒者,寒在外而热在内
也,虽大寒而恶热饮;假热者,热在外而寒在内也,虽大热而恶寒饮,此其大较也。假实者,形
实而神衰,其脉浮、洪、芤、散也;假虚者,形衰而神全,其脉静、小、坚、实。其中又有
人之虚实,证之虚实。如怯弱之人而伤寒、伤食,此人虚而证实也。强壮之人,而失血劳倦
,此人实而证虚也。或宜正治,或宜从治;或宜分治,或宜合治;或宜从本,或宜从标;寒
因热用,热因塞用;上下异方,煎丸异法;补中兼攻,攻中兼补。精思妙术,随变生机,病
势千端,立法万变。则真假不能惑我之心,亦不能穷我之术,是在博求古法,而神明之。稍
执己见,或学力不至,其不为病所惑者,几希矣!



<目录>卷上\病

<篇名>内伤外感论

属性:七情所病,谓之内伤;六淫所侵,谓之外感。自《内经》、《难经》以及唐宋诸书,无
不言
之深切着明矣。二者之病,有病形同而病因异者;亦有病因同而病形异者;又有全乎外感。
全乎内伤者;理会有内伤兼外感,外感兼内伤者。则因与病,又互相出入,参错杂乱,治法
迥殊。盖内伤由于神志,外感起于经络。轻重浅深,先后缓急,或分或合,一或有误,为害
非轻。能熟于《内经》及仲景诸书,细心体认,则虽其病万殊,其中条理井然,毫无疑似,
出入变化,无有不效。否则彷徨疑虑,杂药乱投,全无法纪,屡试不验。更无把握,不咎己
之审病不明,反咎药之治病不应。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目录>卷上\病

<篇名>病情传变论

属性:病有一定之传变,有无定之传变。一定之传变,如伤寒太阳传阳明,及《金匮》见肝之
病,
知肝传脾之类。又如痞病变臌,血虚变浮肿之类,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