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
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
汗。后服小促使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
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麦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目录>卷下\诸药方论

<篇名>麻黄汤方

属性:本草有曰。轻可去实。即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实为寒邪在表。皮腠坚实。荣卫胜。津
液内固之表实。非腹满便难之内实也。圣济经曰。汗不出而腠密。邪气胜而中蕴。
轻剂所以扬之。即麻黄葛根之轻剂耳。麻黄味甘苦。用以为君者。以麻黄为轻剂。
而专主发散。是以为君也。桂枝为臣者。以风邪在表又缓。而肤理疏者。则必以桂
枝解其肌。是用桂枝为臣。寒邪在经。表实而腠密者。则非桂枝所能独散。必专麻
黄以发汗。是当麻黄为主。故麻黄为君。而桂枝所以为臣也。内经曰。寒淫于内。治
以甘热。佐以辛苦者。是兹类欤。甘草味甘平。杏仁味甘苦温。用以为佐使者。内经
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者荣之主也。伤寒荣胜卫固。血脉不利。是专味甘之
物以缓之。故以甘草杏仁为之佐使。且桂枝汤主中风。风则伤卫。风邪并于卫。则
卫实而荣弱。仲景所谓汗出恶风者。此为荣弱卫强者是矣。故桂枝汤佐以芍药。
用和荣也。麻黄汤主伤寒。寒则伤荣。寒邪并于荣。则荣实而卫虚。内经所谓气之
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者是矣。故麻黄佐以杏仁。用利气也。若是之论。实
处方之妙理。制剂之渊微。该通君子。熟明察之。乃见功焉。
麻黄(君三两去节) 桂枝(臣二两去皮) 甘草(佐使二两炙) 杏仁(佐使七十枚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渣。温服八
合。缓取微汗。并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目录>卷下\诸药方论

<篇名>大青龙汤方

属性:青龙东方甲乙木神也。应春而主肝。专发主之令。为敷荣之主。万物出甲开甲。则
有两歧。肝有两叶。以应木叶。所以谓之青龙者。以发散荣卫两伤之邪。是应肝木。
之体耳。桂枝汤主中风。麻黄汤主伤寒。二者发散之纯者也。及乎大青龙汤则不
然。虽为发汗之剂。而所主又不一。必也中风脉浮紧。为中风见寒脉。是风寒两伤
也。伤寒脉浮缓。为伤寒见风脉。是风寒两伤也。风兼寒。寒兼风。乃大青龙汤专主
之也。见兹脉证。虽欲与桂枝汤解肌以祛风。而不能已其寒。则病不去。或欲以麻
黄汤发汗以散寒。而不能去其风。则病仍在。兹仲景所以特处大青龙汤。以两解
之。麻黄味甘温。桂枝味辛热。寒则伤荣。必以甘缓之。风则伤卫。必以辛散之。此风
寒两伤。荣卫俱病。故以甘辛相合。而为发散之剂。表虚肤缓者。则以桂枝为主。此
以表实腠理密。则以麻黄为主。是先麻黄后桂枝。兹麻黄为君。桂枝为臣也。甘草
味甘平。杏仁味甘苦。苦甘为助。佐麻黄以发表。大枣味甘温。生姜味辛。温辛甘相
合。佐桂枝以解肌。石膏味甘辛微寒。风阳邪也。寒阴邪也。风则伤阳。寒则伤阴。荣
卫阴阳。为风寒两伤。则非轻剂所能独散也。必须轻重之剂以同散之。乃得阴阳
之邪俱已。荣卫之气俱和。是以石膏为使。石膏为重剂。而又专达肌表者也。大青
龙汤。发汗之重剂也。非桂枝汤之所同。用之稍过。则又有亡阳之失。经曰。若脉微
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 。此为逆也。又曰。一服汗者停后服。
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即此观之。剂之轻重可见矣。其用汤
者。宜详审之。
麻黄(君六两去节) 桂枝(臣二两去皮) 甘草(佐一两炙) 杏仁(佐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佐三两切) 大
枣(佐十枚擘) 石膏(使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
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止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一作逆)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又温粉方
白术 本 川芎 白芷(各等分)
上捣罗为细末。每末一两。入米粉三两。和令匀。粉扑周身止汗。无 本亦得。



<目录>卷下\诸药方论

<篇名>小青龙汤方

属性:青龙象肝木之两歧。而主两伤之疾。中风见寒脉。伤寒见风脉。则为荣卫之两伤。
故以青龙汤主之。伤寒表不解。则麻黄汤可以发。中风表不解。则桂枝汤可以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