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红蓝花

内容:即红花。
味甘苦而辛。气温。阴中之阳。入心养血。又为肝经血分药。入酒良。多用破留血。少
用养
腹中
红花汁
少用多用
三桶于窗
死腹中。新
胡当归生地
红花捣绞汁
采头次红花
服二分。次日
〔论〕红花开于盛夏。其色正红。火也。其气温。其味辛甘。发散为阳而归于苦。苦又
火味
分破
凡服红花。但令血晕解。留滞行。即止。若过多。能使血行不止而毙。世所不知。(仲
淳)
〔修治〕 养血水煎。破血酒煮。



<目录>卷九\隰草部

<篇名>大蓟小蓟

内容:俗呼茨芥。其叶多刺。又名刺蓟。二蓟相似。花如髻。但大蓟高三四尺。
尺许。叶不皱耳。大蓟生山谷。及平原高阜处。小蓟生平泽。即此亦当有别。
微有苦。小蓟止有甘。不可不审。
\x大蓟根\x(叶同)
气味甘温苦平。其叶凉。主女子赤白沃。安胎。疗崩中血下。一切鼻衄吐血
叶治肠痈。腹脏瘀血作晕。扑损。生研。入酒并童便任服。
\x小蓟根\x(苗同)
气味甘温。日华曰凉。主治暴下血。血崩呕血。金疮出血等证。养精保血。治
并胸膈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苗去烦热。生研汁服。小蓟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
下气也。(日华)大小蓟皆能破血。但大蓟兼疗痈肿。而小蓟不能。( )大小蓟根。
冲气。日华云凉。当是微寒。其性凉而能行。行而带补。大蓟较胜。(仲淳)心热吐血
用刺蓟叶捣。绞取汁一小盏顿服。心上有热。舌上出血如涌泉。小蓟根同升麻茜根艾
石。水煎。入生地。一二沸温服。食啖辛热。伤肺呕吐血。名为肺疽。大蓟根同犀角
皮蒲黄杏仁炙草桔梗煎服。下焦结热。尿血成淋。小蓟根同生地滑石通草蒲黄藕节淡
归山栀炙草同煎服。崩漏不止。大小蓟根白茅根。酒煮服。以上方皆治其热者。气虚
或吐或呕。或咯或衄。同人参熟地当归川芎蒲黄乌梅肉。水煎服。血虚或嗽血唾血。
阿胶卷柏生地熟地茯苓紫苏叶五味柏仁人参麦冬远志百部防风山药。炼蜜丸。小麦麦
以上治气血之虚者。堕胎下血。小蓟根叶益母草五两。水二大碗。煮汁一碗。再煎
分二服。一日服尽。此治堕下伤血于内者。肠痈腹痈小腹痈。大蓟叶生捣绞汁。同
牛膝银花四味浓汁。和童便饮之。此治痈疡病血于内外者。
〔论〕桃仁红花。皆言行血破滞。而大小蓟能止吐衄崩下。似乎功在止血也。夫行血者。





变化。而雨泽乃降。方是下气疗血之义。彼粗工止谓阳能生阴。至病乎阳亢。而犹事益
阳。可哂也。然则蓟能益阴欤。曰。观大蓟兼疗痈肿。痈肿固营气逆于肉理而生。是则大蓟
所谓健养下气者。乃营气也。即别录所言令人肥健者。形体为阴也。或曰。治血证宜降气。
不宜破气。大蓟固合于斯欤。曰。非也。气降虽即火降。然恃降气之剂以降火疗血。岂为中
的。使大蓟而止以降为功。彼下行之血不益剧乎。何以反能疗之。然则此味之不止血而令血
止者。固可熟思矣。(不用花。但用根。或并用叶。可参。)大蓟根叶。在别录皆曰甘温。惟
日华谓其叶凉。小蓟根苗。别录皆曰甘温。而日华皆曰凉。然则用以退热。小蓟根苗皆可。
大蓟治虚而有热者。须根兼叶用。别录言大蓟令人肥健。小蓟保血养精。是小蓟退热疗血而
有保血之益。不同于行血而不能保者。若大蓟补养令人肥健。是更能由中充外。所谓其力更
胜也。凡凉血者多滞。惟此乃能行之。又不以降火为行。盖从下气以为行也。行血者无补。
惟此乃能保之。特大蓟健养之力胜于保血。是又不就血以为止也。岂非至贱之物。而有至贵
之用哉。
二蓟性能下气。故主崩衄多效。惟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已极。饮食不思之证。(仲
淳)
〔修治〕 五月采叶。九月采根。洗净阴干。微焙。亦可生捣汁服。消肿。捣汁用。止
血。烧



<目录>卷九\隰草部

<篇名>续断

内容:自汉以来。皆以大蓟为续断。至苏恭苏颂并言根似大蓟。叶似苎麻。而别录复出
条。究其实则二苏所云。当以为正。今用川产。色赤而瘦。折之有烟尘起者为良。
\x根\x
味苦甘辛。气微温。入足厥阴少阴经。主治益阴气。补不足。补五劳七伤。去诸温毒。
通宣血脉。利关机缓急。疗折伤。续筋骨。并 伤恶血腰痛。治崩中血漏。金疮血内漏。痈
疡伤内溃。止痛生肌肉。与桑寄生。治腰痛脚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