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气寒。其味苦辛。谓为阳是也。谓为纯阳
则犹未尽也。卢子由云。具三阳之正体。寒水之正化。庶几近之而未晰其微也。盖阳在下。
由阴而生。在上即由阴而化。阴在上。由阳而生。在下即由阳而化。夏枯草本于阴。遇阳之
生以生。迨饱历阳气。以至阳极遇阴生遂枯者。非恶阴也。阳极将尽。径趋阴以化也。如人
身所病。阳盛而不得阴以化。则气结。而血亦结。此味于瘰 鼠 。症 结气。破之有专功。
可以思其微矣。夫阳遇阴化。则目珠痛之治。如他苦寒品味独非阴乎。何以点之反甚。而夏
枯草何以独别。盖此味一物。具有阴遇阳生。阳遇阴化之妙。更妙于阳气趋阴以化。气得化
而即能化血。不等于以阴制阳者。反不能化血也。治失血后不寐。经言卫气不得入于阴。宜
用半夏汤。以半夏得一阴之气而枯。犹是生于阳成于阴者。但其性燥。不宜于血证。代以夏
枯草饮之。其卧立至。绎此岂非阳得阴以化。故阳入阴中而俾卧至乎。又兹物遇阴而枯。枯
者告成之会。故曰成于阴。讵知阳之化于阴也。正以成其阳。有阴以成其阳。而阳之用不穷。
故楼氏谓目珠痛之治。不以阴而以阳也。阳得化于阴。则气化而后血化。诸方用以补肝明目
。并治血晕血崩。须识此义。
〔修治〕 用叶茎。其味苦辛。苦胜于辛。但茎之苦辛不及叶。似宜多用叶。



<目录>卷九\隰草部

<篇名>旋复花

内容:即金沸草。又名金钱花。滴滴金。二月生苗。长一二尺。茎柔细。似红兰而无刺。叶如
大菊及水苏蒿艾辈。六月开金黄色花。亦如菊。香亦胜菊。
味咸甘。气温。寇氏言苦辛。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治结气。除水。消胸中痰结吐
如胶漆。又治噫气。利上焦痰水胁满。疗水肿及膀胱留饮。(此即散精于肺。通调水道。下
输膀胱之义。)利大肠。(与肺一气所贯)通血脉。治风气湿痹。(血脉之所结。则风气不化。
风气病则湿痹以成。)去头目风。方书治咳嗽头痛。螈 眩晕。黄胆。目疾亦多用之。此消
痰导饮散结利气之味。其云除惊悸者。以去心下水饮。心神自定也。又痰饮结滞而生风热。
此能散之。故治目中翳 及头风。(嵩)禀冬气而生。故其味首系之以咸。咸能软坚。微温
故能通行。(仲淳)伤寒汗下后。心下痞坚。噫气不除。有旋复代赭汤。金匮治半产漏下。
虚寒相搏。其脉弦芤。用旋复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水三升。煮一升。顿服。胡洽
治痰饮在两胁胀满。有旋复花丸。
〔论〕旋覆花多生下湿地。其味咸。缪氏疑其秉冬气而生。盖以为水气之化。然用者在
花。花开六月。香色与菊不异。犹是金气之所蕴。故一名夏菊。且曰盗庚也。经曰。地气上
而生水液。此物禀水气之化。上际于金气之用。犹人身肾气至肺之义。第其华以六月。则金
气之布化。乃在火土正旺时。是可参也。夫人身之气。固水所生。金水相涵。则水之原裕而
气生。人身之液又为气所化。金火相合。则气之用全而液化。本经首主结气。正谓其能散液
中之结气也。(水归金。金归火。乃得水化气。气化液。液化血。是兹物功用之异处。非他
味之逐痰下水者可比。)夫水谷精微之化液。皆宗气之用。而宗气之归膻中者。(即火之灵)
又以真火用金而烹炼其液。及能化血。此其主治结气。即其能通血脉者也。夫痰饮皆根于湿。
水土合德以立地。不有金火合德以为运化。则水积不行。先哲云。水盛与血混杂。则不滋营
气之运。或不化液而不从卫气之用。聚于经脉以为病。即此语绎之。则所云主治结气除水而
通血脉者。固了然矣。大抵此味兼治风。次治风寒。而风热亦兼治之。惟视其主剂何如耳。
丹溪谓为走散之药。病患涉虚者。不宜多服。(仲淳)
〔修治〕 去梗叶。蒸熟。晒干入药。



<目录>卷九\隰草部

<篇名>刘寄奴

内容:寄奴刘裕小字。此草得名。详见南史。出河中孟州。汉中滁州。江南越州皆有之。苗高
二三尺。一茎直上。其叶尖长糙涩。面青背白。九月茎端分蕤成穗。每蕤攒簇十数小花。黄
包白瓣。宛如秋菊。经数日。花心拆裂如絮。随结实。(核)茎实花子皆可用。(濒湖)
味苦。气温。 主下血胀止痛。及大小便血。折伤瘀血。下气。疗水胀。通妇人经脉症
结。
揉之有
珀散。治
茶调。
乱成痢
〔论〕刘寄奴补血气之虚损而成瘀者。故先哲直谓破血之补药。如止同快瘀以论治。则
失之
通行走散之性。专入血分。久服令人下痢。病患胃弱易泻者。勿服。(仲淳)



<目录>卷九\隰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