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芜荑

内容:有大小两种,小芜荑即榆荚也。揉取仁, 为酱,味尤辛。入药,当用大芜荑,别有
种。然小芜荑 造多假,以外物相和,切须择去也。治大肠寒滑及多冷气,不可缺。



<目录>卷十三

<篇名>酸枣

内容:酸枣微热。经不言用仁,仍疗不得眠。天下皆有之,但以土产宜与不宜。嵩阳子曰∶
“酸枣县,即滑之属邑,其木高数丈,味酸,医之所重。今市人卖者,皆棘子。”此说未尽
。殊不知小则为棘,大则为酸枣,平地则易长,居崖堑则难生。故枣多生崖堑上,久不樵则
成干,人方呼为酸枣,更不言棘,徒以世人之意如此,在物则曷若是也,其实一本。以其不
甚为世所须,及碍塞行路,故成大木者少,多为人樵去。然此物才及三尺,便开花结子。但
窠小者气味薄,本大者气味浓,又有此别。今陕西临潼山野所出者亦好,亦土地所宜也,并
可取仁。后有白棘条,乃是酸枣未为大时,枝上刺也。及至长成,其刺亦少,实亦大。故枣
取大木,刺取小窠也,亦不必强分别尔。



<目录>卷十三

<篇名>槐实

内容:槐实只言实,今当分为二。实本出夹中,若捣夹作煎者,当言夹也。夹中子,大如豆
,坚而紫色者,实也。今本条不析出夹与夹中子,盖其用各别,皆疏导风热。



<目录>卷十三

<篇名>槐花

内容:今染家亦用,收时折其未开花,煮一沸,出之釜中,有所澄下稠黄滓,渗漉为饼,染
色更鲜明。治肠风热泻血甚佳,不可过剂。



<目录>卷十三

<篇名>枸杞

内容:枸杞当用梗皮,地骨当用根皮,枸杞子当用其红实,是一物有三用。其皮寒,根大寒
,子微寒,亦三等。此正是孟子所谓“性由杞柳”之杞。后人徒劳分别,又为之枸棘,兹强
生名耳。凡杞,未有无棘者,虽大至有成架,然亦有棘。但此物小则多刺,大则少刺,还如
酸枣及棘,其实皆一也。今人多用其子,直为补肾药,是曾未考究经意,当更量其虚实冷热
用之。



<目录>卷十四

<篇名>龙眼

内容:经曰∶一名益智。今专为果,未见入药。《补注》不言,《神农本草》编入木部中品
,果部中复不曾收入。今除为果之外,别无龙眼。若为益智子,则专调诸气,今为果者复不
能也。矧自有益智条,远不相当,故知木部龙眼,即便是今为果者。按今《注》云∶“甘味
归脾,而能益智。”此说甚当。



<目录>卷十四

<篇名>浓朴

内容:今西京伊芳阳县及商州亦有,但薄而色淡,不如梓州者浓而紫色有油。味苦,不以姜制
,则棘人喉舌。平胃散中用,最调中。至今此药盛行,既能温脾胃气,又能走冷气,为世所
须也。



<目录>卷十四

<篇名>猪苓

内容:行水之功多,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果欲久服者,更宜详审。



<目录>卷十四

<篇名>竹叶

内容:凡诸竹与笋,性皆微寒,故知叶其用一致。《本经》不言笋及苦竹性,若取沥作油,
亦不必强择也。张仲景竹叶汤用淡竹。笋难化,不益脾。邻家一小儿,方二岁,偶失照管,
壮热喘粗、不食多睡、仰头呻吟、微呕逆、瞑目多惊,凡三五日,医作慢惊治之。治不对,
病不愈。忽然其母误将有巴豆食药作惊药,化五丸如麻子大,灌之。稍久,大吐,有物噎于
喉中,乳媪以指摘出之,约长三寸,粗如小指,乃三日前,临阶曝者干箭笋。是夜诸证皆定
,次日但以和气药调治,遂安。其难化也如此。经曰∶问而知之者谓之工。小儿不能问,故
为难治,医者当慎谨也。



<目录>卷十四

<篇名>枳实

内容: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而速,大则其性详而缓。故张仲景治伤寒仓猝之病,
承气汤中用枳实,此其意也。皆取其疏通决泄、破结实之义。他方但导败风壅之气,可常服
者,故用枳壳,其意如此。



<目录>卷十四

<篇名>山茱萸

内容:与吴茱萸甚不相类。山茱萸色红,大如枸杞子。吴茱萸如川椒,初结子时,其大小
亦不过椒,色正青。得名则一,治疗又不同。未审当日何缘如此命名。然山茱萸补养肾脏,

一不宜。经与《注》所说备矣。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