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气汤两剂,至
夜半渐得大便通,脉渐生,翌日乃安。此关格之病,极难治,医者当审谨也。经曰∶关则吐
逆,
格则不得小便。如此亦有不得大便者。
有小儿病虚滑,食略化,大便日十余次,四肢柴瘦,腹大,食讫又饥,此疾正是大肠移
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 者。时五六月间,脉洪大,按之则绝。今六脉既单洪,则夏
之气
独然,按之绝,则无胃气也。经曰∶夏脉洪,洪多胃气,少曰病,但洪无胃气曰死。夏以胃
气为本,治疗失于过时,后不逾旬,果卒。
有人病久嗽,肺虚生寒热,以款冬花焚三两,俟烟出,以笔管吸其烟,满口则咽之,至
倦则已。凡数日之间五七作,瘥。
有人病疟月余日,又以药吐下之,气遂弱,疾未愈。观其病与脉,乃夏伤暑,秋又伤风,
乃与柴胡汤一剂,安。后,又饮食不节,寒热夏作。此盖前以伤暑,今以饮食不谨,遂致吐

不食,胁下牵急而痛,寒热无时,病名痰疟。以十枣汤一服,下痰水数升,明日又与理中散
二钱,遂愈。
有人苦风痰头痛,颤掉,吐逆,饮食减,医以为伤冷物,遂以药温之,不愈。又以丸药
下之,遂厥。复与金液丹后,谵语,吐逆,颤掉,不省人,狂若见鬼,循衣摸床,手足冷,
脉伏
。此胃中有结热,故昏瞀不省人,以阳气不能布于外,阴气不持于内,即颤掉而厥。遂与大
承气汤,至一剂,乃愈。方见仲景。后服金箔丸,方见《删繁》。
有男子年六十一,脚肿生疮,忽食猪肉不安。医以药利之,稍愈,时出外中风,汗出后,
头面暴肿,起紫黑色,多睡。耳叶上有浮泡小疮,黄汁出。乃与小续命汤中加羌活一倍,服

遂愈。
有人年五十四,素羸,多中寒,近服菟丝有效。小年常服生硫黄数斤,脉左上二部,上
下二部,弦紧有力。五七年来,病右手足筋急拘挛,言语稍迟,遂与仲景小续命汤,加薏苡
仁一
两,以治筋急。减黄芩、人参、芍药各半,以避中寒,杏仁只用一百五枚。后云尚觉大冷,
因令尽去人参、芍药、黄芩三物,却加当归一两半,遂安。今人用小续命汤者,比比皆是,
既不能逐证加减,遂至危殆,人亦不知。今小续命汤,世所须也。故举以为例,可不谨哉!
夫八节之正气,生活人者也。八节之虚邪,杀人者也。非正气则为邪,非真实则为虚。所谓
正气者,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此天之气也。若春在经络,夏在肌肉,秋在皮肤,冬在
骨髓,此人之气也。在处为实,不在处为虚。故曰,若以身之虚,逢时之虚邪不正之气,两
虚相感,始以皮肤经络,次传至脏腑,逮于骨髓,则药力难及矣。如此则医家治病,正宜用
药抵截散补,防其深固而不可救也。又尝须保护胃气。举斯为例,余可仿此。



<目录>卷四

<篇名>玉泉

内容:经云∶生蓝田山谷。采无时。今蓝田山谷无玉泉。泉水,古今不言采。又曰∶服五斤
。古今方,水不言斤。又曰∶一名玉札。如此则不知定是何物。诸家所解,更不言泉,但为
玉立文。陶隐居虽曰可消之为水,故名玉泉。诚如是,则当言玉水,亦不当言玉泉也。盖泉
具流布之义,别之则无所不通。《易》又曰∶山下出泉蒙,如此则诚非止水,终未臻厥理。
今详泉字乃是浆字,于义方允。浆中既有玉,故曰服五斤。去古既远,亦文本脱误也。采玉
为浆,断无疑焉。且如《书》篇尚多亡逸,况《本草》又在唐尧之上,理亦无怪。谓如“蛇
含”,《本草》误为“蛇全”。《唐本注》云∶全字乃是舍字,陶见误本改为含,尚如此不
定。后有“铁浆”,其义同此。又《道藏经》有“金饭玉浆”之文,唐李商隐有“琼浆未饮
结成冰”之诗,是知玉诚可以为浆。又荆门军界有玉泉寺,中有泉,与寻常泉水无异,亦不
能治病。寺中日用此水。又西洛有万安山,山腹间有寺曰玉泉。尝两登是山,质玉泉之疑,
寺僧皆懵不能答。寺前有泉一派,供寺中用。泉窦皆青石,与诸井水无异。若按别本注∶玉
泉,玉之泉液也,以仙室玉池中者为上。如此则举世不能得,亦漫立此名,故知别本所注为
不可取。又有燕玉出燕北,体柔脆,如油和粉色,不入药,当附于此。



<目录>卷四

<篇名>丹砂

内容:今人谓之朱砂。辰州朱砂,多出蛮峒。锦州界 獠峒老鸦井,其井深广数十丈,先聚
薪于井,满则纵火焚之。其青石壁迸裂处,即有小龛,龛中自有白石床。其石如玉,床上乃

丹砂。小者如箭镞,大者如芙蓉,其光明可鉴,研之鲜红,砂泊床,大者重七八两,至十两
者,晃州亦有。形如箭镞、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