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益肌,浓肠而开心,调营而理卫,上品仙药也。善能断谷不饥。
宗曰∶茯苓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缺也。元素曰∶茯苓赤泻白补,上古无此说。气味俱
薄,性浮而升。其用有五∶利小便也;开腠理也,生津液也,除虚热也,止泻也。如小便利
或数者,多服则损人目。汗多人服之,亦损元气,夭人寿,为其淡而渗也。又云∶淡为天之
阳,阳当上行,何以利水而泻下?气薄者阳中之阴,所以茯苓利水泻下。不离阳之体,故入
手太阳。杲曰∶白者入壬癸,赤者入丙丁。味甘而淡,降也,阳中阴也。其用有六∶利窍而
除湿,益气而和中,治惊悸,生津液,小便多者能止,小便结者能通。又云∶湿淫所胜,小
便不利。淡以利窍,甘以助阳。甘平能益脾逐水,乃除湿之圣药也。好古曰∶白者入手太阴、
足太阳、少阳经气分,赤者入足太阴、手少阴、太阳气分。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
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元。味甘而
平,如何是利小便耶?震亨曰∶茯苓,得松之余气而成,属金,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暴新
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此物有行水之功,久服损人。八味丸用之者,亦不过接
引他药归就肾经,去胞中久陈积垢,为搬运之功尔。时珍曰∶茯苓本草又言利小便,伐肾邪。
至李东垣、王海藏乃言小便多者能止,涩者能通,同朱砂能秘真元。而朱丹溪又言阴虚者不
宜用,义似相反,何哉?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之源而下降,
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
《素问》云∶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观此,则知淡渗之药,
俱皆上行而后下降,非直下行也。小便多,其源亦异。《素问》云∶肺气盛则小便数而欠;
虚则欠KT 、小便遗数。心虚则少气遗溺。下焦虚则遗溺。胞移热于膀胱则遗溺。膀胱不
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厥阴病则遗溺闭癃。所谓肺气盛者,实热也。其人必气壮脉强,宜用
茯苓甘淡以渗其热,故曰∶小便多者能止也。若夫肺虚、心虚、胞热、厥阴病者,皆虚热也。
其人必上热下寒,脉虚而弱。法当用升阳之药,以升水降火。膀胱不约、下焦虚者,乃火投
于水,水泉不藏,脱阳之症。其人必肢冷脉迟。法当用温热之药,峻补其下,交济坎离。二
症皆非茯苓辈淡渗之药所可治,故曰∶阴虚者不宜用也。仙家虽有服食之法,亦当因人而用
焉。
\x茯神\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辟不祥,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安魂魄,
养精神(《别录》)。
补劳乏,主心下急痛坚满。人虚而小肠不利者,加而用之(甄权)。
\x神木\x(即伏神心内木也。又名黄松节)
【主治】偏
痛,诸筋牵缩(时珍)。
【发明】弘景曰∶仙方只云茯苓而无茯神,为疗既同,用应无嫌。
时珍曰∶《神农本草》只言茯苓,《名医别录》始添茯神,而主治皆同。后人治心病必
用茯神。故洁古张氏云∶风眩心虚,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亦未尝不治心病也。陶弘景始言
茯苓赤泻白补。
李杲复分赤入丙丁、白入壬癸。此其发前人之秘者。时珍则谓茯苓、茯神,只当云赤入

分,则白茯神不能治心病,赤茯苓不能入膀胱矣。张元素不分赤白之说,于理欠通。《圣济
录》
松节散∶用茯神心中木一两,乳香一钱,石器炒,研为末。每服二钱,木瓜酒下。治风
寒冷湿搏于筋骨,足筋挛痛,行步艰难,但是诸筋挛缩疼痛并主之。
【附方】旧六,新二十。
服茯苓法∶颂曰∶《集仙方》多单饵茯苓。其法∶取白茯苓五斤,去黑皮,捣筛,以熟
绢囊盛,于二斗米下蒸之,米熟即止,曝干又蒸,如此三遍。乃取牛乳二斗和合,着铜器中,
微火煮如膏,收之。每食,以竹刀割,随性饱食,辟谷不饥也
如欲食谷,先煮葵汁饮之。又茯苓酥法∶白茯苓三十斤(山之阳者甘美,山之阴者味苦),
去皮薄切,曝干蒸之。以汤淋去苦味,淋之不止,其汁当甜。乃曝干筛末,用酒三石、蜜三
升相和,置大瓮中,搅之百匝,密封勿泄气。冬五十日,夏二十五日,酥自浮出酒上。掠取,
其味极甘美。作掌大块,空室中阴干,色赤如枣。饥时食一枚,酒送之,终日不食,名神仙
度世之法。又服食法∶以茯苓合白菊花(或合桂心,或合术)为散、丸自任。皆可常服,补

殊胜。《儒门事亲》方∶用茯苓四两,头白面二两,水调作饼,以黄蜡三两煎熟。饱食一顿
,便绝食辟谷。至三日觉难受,以后气力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