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口 ∶巴豆七枚去皮,研,左 涂右手心,右 涂左手心,仍以暖水一盏安药上。
须臾即正,洗去。(《圣惠方》)。
小儿口疮不能食乳∶刚子一枚,连油研,入黄丹少许,剃去囟上发,贴之。四边起粟泡,
便用温水洗去,乃以菖蒲汤再洗,即不成疮,神效。(《瑞竹堂方
风虫牙痛∶《圣惠》∶用巴豆一粒(煨黄去壳)。蒜一瓣,切一头,剜去中心,入豆在内
盖定,绵裹,随左右塞耳中。《经验方》∶用巴豆一粒研,绵裹咬之。又方∶针刺巴豆,灯上
烧令烟出,
天丝入咽∶凡露地饮食,有飞丝入上,食之令人咽喉生疮。急以白矾、巴豆烧灰,吹入
即愈。(《琐碎录》)。
耳猝聋闭∶巴豆一粒。蜡裹,针刺孔通气,塞之取效。(《经验》)。
风瘙隐疹,心下迷闷∶巴豆五十粒(去心、皮)。水七升,煮三升,以帛染拭之,随手
愈。(《千金翼》)。
疥疮搔痒∶巴豆十粒。炮黄去皮、心,右顺手研,入酥少许,腻粉少许,抓破点上,不
得近目并外肾上。如熏目着肾,则以黄丹涂之,甚妙。(《十全方》)。
荷钱癣疮∶巴豆仁三个,连油杵泥,以生绢包擦,日一、二次,三日痊好。(碑以正《经
验方》)。
一切恶疮∶巴豆三十粒,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调硫黄、轻粉末,频涂取效。(《普济》)。
痈疽恶肉∶乌金膏∶解一切疮毒,及腐化瘀肉,最能推陈致新。巴豆仁炒焦,研膏,点
痛处则解毒,涂瘀肉上则自化。加乳香少许亦可。若毒深不能收敛者,宜作捻 之,不致成
疮。(《外科理例》)。
疣痣黑子∶巴豆一钱(锻石炒过),人言一钱,糯米五分(炒)。研点之。(《怪症方》)。
箭镞入肉不可拔出者∶用新巴豆仁(略熬),与蜣螂同研涂之,斯须痛定,微痒忍之,
待极痒不可忍,便撼拔动之,取出,速以生肌膏敷之而痊。亦治疮肿。夏侯郸在润州得此方,
后至洪州,旅舍主人妻病背疮,呻吟不已,郸用此方试之,即痛止也。(《经验方》)。
小儿痰喘∶巴豆一粒。杵烂,绵裹塞鼻,男左女右,痰即自下。(龚氏《医鉴》)。
牛疫动头∶巴豆二粒(研),生麻油三两,浆水半升,和灌之。(贾相公《牛经》)。
\x油\x
【主治】中风痰厥气厥,中恶喉痹,一切急病,咽喉不通,牙关紧闭。以研烂巴豆绵
纸包,压取油作捻点灯,吹灭熏鼻中,或用热烟刺入喉内,即时出涎或恶血便苏。又舌上
无故出血,以熏舌之上下,自止(时珍)。
\x壳\x
【主治】消积滞,治泻痢(时珍)。
【附方】新二。
一切泻痢∶脉浮洪者,多日难已;脉微小者,服之立止。名胜金膏。巴豆皮、楮叶同烧
存性研,化蜡丸绿豆大。每甘草汤下五丸。(刘河间《宣明方》)。
痢频脱肛,黑色坚硬∶用巴豆壳烧灰,芭蕉自然汁煮,入朴硝少许,洗软,用真麻油点
火滴于上,以枯矾、龙骨少许为末,掺肛头上,以芭蕉叶托入。(
\x树根\x
【主治】痈疽发背,脑疽鬓疽大患。掘取洗捣,敷患处,留头,妙不可言。收根阴干,
临时水捣亦可(时珍。出杨诚《经验方》)。



<目录>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

<篇名>大风子

内容:(《补遗》)
【释名】时珍曰∶能治大风疾,故名。
【集解】时珍曰∶大风子,今海南诸国皆有之。按∶周达观《真腊记》云∶大风乃大树
之子,状如椰子而圆。其中有核数十枚,大如雷丸子。中有仁白色,久则黄而油,不堪入药。
\x仁\x
【修治】时珍曰∶取大风子油法∶用子三斤(去壳及黄油者),研极烂,瓷器盛之,封
口入滚汤中,盖锅密封,勿令透气,文武火煎至黑色如膏,名大风油,可以和药。
【气味】辛,热,有毒。
【主治】风癣疥癞,杨梅诸疮,攻毒杀虫(时珍)。
【发明】震亨曰∶粗工治大风病,佐以大风油。殊不知此物性热,有燥痰之功而伤血,
至有病将愈而先失明者。
时珍曰∶大风油治疮,有杀虫劫毒之功,盖不可多服。用之外涂,其功不可没也。
【附方】新五。
大风诸癞∶大风子油一两,苦参末三两,入少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
酒下。仍以苦参汤洗之。(《普济方》)。
大风疮裂∶大风子(烧存性,)和麻油、轻粉研涂。仍以壳煎汤洗之。(《岭南卫生方》)。
杨梅恶疮∶方同上。
风刺赤鼻∶大风子仁、木鳖子仁、轻粉、硫黄为末,夜夜唾调涂之。
手背皴裂∶大风子捣泥,涂之。(《寿域》)。



<目录>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

<篇名>海红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