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治百病客忤备急丸用之。
时珍曰∶巴豆峻用则有戡乱劫病之功,微用亦有抚缓调中之妙。譬之萧、曹、绛、灌,
乃勇猛武夫,而用之为相,亦能辅治太平。王海藏言其可以通肠,可以止泻,此发千古之秘
也。一老妇年六十余,病溏泄已五年,肉食、油物、生冷犯之即作痛。服调脾、升提、止涩
诸药,入腹则泄反甚。延余诊之,脉沉而滑,此乃脾胃久伤,冷积凝滞所致。王太仆所谓大
寒凝内,久利溏泄,愈而复发,绵历岁年者。法当以热下之,则寒去利止。遂用蜡匮巴豆丸
药五十丸与服,二日大便不通亦不利,其泄遂愈。自是每用治泄痢积滞诸病,皆不泻而病愈
者近百人。妙在配合得宜,药病相对耳。苟用所不当用,则犯轻用损阴之戒矣。
【正误】弘景曰∶道家亦有炼饵法,服之云可神仙。人吞一枚便死,而鼠食之三年重三
十斤,物性乃有相耐如此。
时珍曰∶汉时方士言巴豆炼饵,令人色好神仙,《名医别录》采入本草。张华《博物志
》言鼠食巴豆重三十斤。一谬一诬,陶氏信为实语,误矣。又言人吞一枚即死,亦近过情,
今并正之。
【附方】旧十三,新二十六。
一切积滞∶巴豆一两,蛤粉二两,黄柏三两,为末,水丸绿豆大。每水下五丸。(《医
学切问》)
寒 宿食久饮不消,大便闭塞∶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三日三夜,研熟,合酒微火
煎令可,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水下。欲吐者,二丸。(《千金方》)。
水蛊大腹,动摇水声,皮肤色黑∶巴豆九十枚(去心、皮,熬黄)。杏仁六十枚(去皮、
尖,熬黄),捣丸小豆大。水下一丸,以利为度。勿饮酒。(张文仲《备急方》)。
飞尸鬼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走马汤∶用巴豆二枚(去皮、心,熬黄),杏仁
二枚,以绵包椎碎,热汤一合,捻取白汁服之,当下而愈。量老小用之。(
食疟积疟∶巴豆(去皮、心)二钱,皂荚(去皮、子)六钱,捣丸绿豆大。一服一丸,
冷汤下。(《肘后方》)。
积滞泄痢,腹痛里急∶杏仁(去皮、尖)、巴豆(去皮、心)各四十九个,同烧存性,
研泥,
熔蜡和,丸绿豆大。每服二、三丸,煎大黄汤下,间日一服。一加百草霜三钱。(刘守真《宣
明方》)。
气痢赤白∶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以熟猪肝丸绿豆大。空心米饮下三、四丸,量
人用。此乃郑獬侍御所传方也。(《经验方》)。
泻血不止∶巴豆一个。去皮,以鸡子开一孔纳入,纸封煨熟,去豆食之,其病即止。虚
人分作二服,决效。(《普济方》)。
小儿下痢赤白∶用巴豆(煨熟,去油)一钱,百草霜二钱。研末,飞罗面煮糊,丸黍米
大,量人用之。赤用甘草汤,白
夏月水泻不止∶巴豆一粒,针头烧存性,化蜡和作一丸。倒流水下。(危氏《得效方》)。
小儿吐泻∶巴豆一个(针穿灯上烧过),黄蜡一豆大(灯上烧,滴入水中)。同杵丸黍米
大。每用五、七丸,莲子、灯心汤下。(同上)。
伏暑霍乱伤冷,吐利烦渴∶水浸丹∶用巴豆二十五个(去皮、心及油),黄丹(炒,研)
一两二钱半,化黄蜡和,丸绿
干霍乱病∶心腹胀痛,不吐不利,欲死。巴豆一枚(去皮、心),热水研服,得吐、利
即定也。二便不通∶巴豆(连油)、黄连各半两,捣作饼子。先滴葱、盐汁在脐内,安饼于
上,灸二七壮,取利为度。(《杨氏家藏
寒痰气喘∶青橘皮一片,展开入刚子一个,麻扎定,火上烧存性,研末。姜汁和酒一钟,
呷服。天台李翰林用此治莫秀才,到口便止,神方也。(张杲《医说》)。
风湿痰病∶人坐密室中,左用滚水一盆,右用炭火一盆,前置一桌,书一册。先将无油
新巴豆四十九粒研如泥,纸压去油,分作三饼。如病在左,令病患将右手仰置书上,安药于
掌心,以碗安药上,倾热水入碗内。水凉即换,良久汗出,立见神效。病在右安左掌心。一
云随左右安之。(《保寿堂经验方》)。
阴毒伤寒∶心结,按之极痛,大小便闭,但出气稍暖者。急取巴豆十粒研,入面一钱,
捻作饼,安脐内,以小艾炷灸五壮,气达即通。此太师陈北山方也。(《仁斋直指方》)
解中药毒∶巴豆(去皮,不去油)、马牙硝等分,研丸。冷水服一弹丸。(《初虞世方》)。
喉痹垂死,只有余气者∶巴豆去皮,线穿,内入喉中,牵出即苏。(《千金》)。
缠喉风痹∶巴豆两粒,纸卷作角,切断两头,以针穿作孔子,入鼻中,气透即通。(《胜
金方》)。
伤寒舌出∶巴豆一粒,去油取霜,以纸捻卷,内入鼻中。舌即收上。(《普济方》)。
舌上出血如簪孔∶巴豆一枚,乱发鸡子大,烧研,酒服。(《圣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