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述《宝藏
论》云∶赤芹即紫芹也,生水滨。叶形如赤芍药,青色,长三寸许,叶上黄斑,味苦涩。其
汁可以煮雌、制汞、伏朱砂、擒三黄,号为起贫草。又土宿真君本草云∶赤芹生阴崖陂泽近
水石间,状类赤芍药。其叶深绿而背甚赤,茎叶似荞麦,花红可爱,结实亦如 荞麦。其根
似蜘蛛,嚼之极酸苦涩。江淮人三、四月采苗,当蔬食之。南方颇少,太行、王屋诸山最多
也。
\x苗\x
【气味】酸,平,微毒。
\x花\x
【气味】酸,微温,无毒。
【主治】大人、小儿脱肛(苏颂)。
【附方】旧一。
脱肛,凡大人、小儿脱肛,每天冷及吃冷食,即暴痢不止,肛则下脱,久疗不瘥者∶春
间收紫堇花二斤,曝干为散,加磁毛末七两,相和研细。涂肛上纳入,即使人 冷水于面上,
即吸入肠中。每日一涂药 面,不过六、七度即瘥矣。又以热酒半升,和散一方寸匕,空腹
服之,日再服。渐加至二方寸匕,以瘥为度。若五岁以下小儿,即以半杏子许,和酒服之。
忌生冷、陈仓米等物。(《天宝单方》)



<目录>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篇名>马蕲

内容:(音芹。《唐本草》)
【释名】牛蕲(《尔雅》)、胡芹(《通志》)、野茴香(《纲目》)。
时珍曰∶凡物大者多以马名,此草似芹而大故也。俗称野茴香,以其气味子形微似也。
《金光明经》三十二品香药,谓之叶婆你。
【集解】恭曰∶马蕲生水泽旁。苗似鬼针、 菜等,嫩时可食。
花青白色。子黄黑色,似防风子,调食味用之,香似橘皮而无苦味。
保升曰∶花若芹花,子如防风子而扁大。《尔雅》云∶茭,牛蕲也。孙炎释云∶似芹而
叶细锐,可食菜也。一名茭,一名马蕲子,入药用。
时珍曰∶马蕲与芹同类而异种,处处卑湿地有之。三、四月生苗,一本丛生如蒿,白
毛蒙茸,嫩时可茹。叶似水芹而微小,似芎 叶而色深。五、六月开碎花,攒簇如蛇床
及莳萝花,青白色。结实亦似莳萝子,但色黑而重尔。其根白色,长者尺许,气亦香而坚硬,
不可食。苏恭所谓鬼针,即鬼钗草也。方茎丫叶,子似钗脚,着人衣如针。与此稍异。
\x苗\x
【气味】甘、辛,温,无毒。
【主治】益脾胃,利胸膈,去冷气,作茹食(时珍)。
\x子\x
【气味】甘、辛,温,无毒。
【主治】心腹胀满,开胃下气消食,调味用之(《唐本》)。炒研醋服,治卒心痛,令人
得睡(孟诜)。温中暖脾,治反胃(时珍)。
【附方】新一。
慢脾惊风∶马芹子、丁香、白僵蚕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炙橘皮煎汤下。名醒脾散。
(《普济方》)



<目录>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篇名>香

内容:(《唐本草》)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茴香,八角珠。
颂曰∶ 香,北人呼为茴香,声相近也。
思邈曰∶煮臭肉,下少许,即无臭气,臭酱入末亦香,故曰茴香。
时珍曰∶俚俗多怀之衿衽咀嚼,恐 香之名,或以此也。
【集解】颂曰∶今交、广诸地及近郡皆有之。入药多用番舶者,或云不及近处者有力。
三月生叶似老胡荽,极疏细,作丛。至五月茎粗,高三、四尺。七月生花,头如伞盖,
黄色。结实如麦而小,青色。北人呼为土茴香。八、九月采实阴干。今近道人家园圃种之甚
多。川人多煮食其茎叶。
宗 曰∶云似老胡荽者误矣,胡荽叶如蛇床。 香虽有叶之名,但散如丝发,特异诸草
也。时珍曰∶茴香宿根,深冬生苗作丛,肥茎丝叶。五、六月开花,如蛇床花而色黄。结子
大如麦粒,轻而有细棱,俗呼为大茴香,今惟以宁夏出者第一。其他处小者,谓之小茴香。
自番舶来者,实大如柏实,裂成八瓣,一瓣一核,大如豆,黄褐色,有仁,味更甜,俗呼舶
茴香,又曰八角茴香(广西左右江峒中亦有之),形色与中国茴香迥别,但气味同尔。北人
得之,咀嚼荐酒。
\x子\x
【气味】辛,平,无毒。
思邈曰∶苦、辛,微寒,涩。
权曰∶苦、辛。得酒良。炒黄用。
好古曰∶阳也,浮也。入手、足少阴、太阳经。
【主治】诸 、霍乱及蛇伤(《唐本》)。膀胱胃间冷气及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马
志)。治干湿香港脚,肾劳 疝阴疼,开胃下食(大明)。补命门不足(李杲)。
暖丹田(吴绶)。
【发明】诜曰∶茴香,国人重之,云有助阳道,未得其方法也。
好古曰∶茴香,本治膀胱药,以其先丙,故曰小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