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珍曰∶此乃治风痹药,故如此修事也。若治肝经风虚,
惟洗净,以湿纸包,于糠火中煨熟,取出切片,酒浸一宿,焙干用。



<目录>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

<篇名>赤箭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辛,温,无毒。志曰∶天麻,辛、平,无毒。大明曰∶甘,暖。权曰∶赤箭
芝,一名天麻。味甘,平,无毒。好古曰∶苦,平,阴中之阳也。
【主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本经》)。消痈肿,
下支满,寒疝下血(《别录
强筋力。久服益气,轻身长年(《开宝》)。治冷气 痹,摊缓不随,语多恍惚,善惊失志
(甄权)。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鬼疰,通血脉,开窍。服食无忌。(大明)治风虚眩运头痛
(元素)。
【发明】杲曰∶肝虚不足者,宜天麻、芎 以补之。其用有四∶疗大人风热头痛,
小儿风痫惊悸,诸风麻痹不仁,风热语言不遂。时珍曰∶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素问》
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天麻入厥阴之经而治诸病。按∶罗天益云∶眼黑头旋,风虚内
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今有久服天麻药,遍身发出红丹者,
是其祛风之验也。宗 曰∶天麻,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仍须加而用之。人或蜜渍为
果,或蒸煮食,当深思则得矣。
【附方】新二。
天麻丸∶消风化痰,清利头目,宽胸利膈。治心忪烦闷,头晕欲倒,项急,肩背拘倦,

二两。为末,炼蜜丸如芡子大。每食后嚼一丸,茶、酒任下。(《普济方》)腰脚疼痛∶天麻
、半夏、细辛各二两。绢袋二个,各盛药令匀,蒸热,交互熨痛处。汗出则愈。数日再熨。
(《卫生易简方》)还筒子
【主治】定风补虚,功同天麻(时珍)。
【附方】新一。
益气固精∶补血,黑发,益寿,有奇效。还筒子半两,芡实半两,金银花二两,破故纸
(酒浸,春三、夏一、秋二,冬五日,焙,研末)二两。各研末,蜜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
丸,空心盐汤



<目录>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

<篇名>术

内容:(直律切。《本经》上品)
【释名】山蓟(《本经》)、杨桴(音孚)、桴蓟(《尔雅》)、马蓟(《纲目》)、山姜(《别
录》)、山连(《别录》)、吃力伽(《日华》)。时珍曰∶按《六书本义》,术字篆文,象其根
干枝叶之形。《吴普本草》一名山芥,一名天蓟。因其叶似蓟,而味似姜、芥也。西域谓之
吃力伽,故《外台秘要》有吃力伽散。扬州之域多种白术,其状如桴,故有杨桴及桴蓟之名
,今人谓之吴术是也。桴乃鼓槌之名。古方二术通用。后人始有苍、白之分,详见下。
【集解】《别录》曰∶术,生郑山山谷、汉中、南郑。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根,
曝干。
弘景曰∶郑山,即南郑也。今处处有,以蒋山、白山、茅山者为胜。十一月、十二月采
者好,多脂膏而甘。其苗可作饮,甚香美。术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
,可作丸、散用;赤术,叶细无桠,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东境术大而无气烈,不任用
。今市人卖者,皆以米粉涂令白,非自然矣,用时宜刮去之。
颂曰∶术,今处处有之,以茅山、嵩山者为佳。春生苗,青色无桠。茎作蒿干状,青赤
色,长三、二尺以来。夏开花,紫碧色,亦似刺蓟花,或有黄白色者。入伏后结子,至秋而
苗枯。根似姜而旁有细根,皮黑,心黄白色,中有膏液紫色。其根干湿并通用。陶隐居言术
有二种,则《尔雅》所谓桴蓟,即白术也。今白术生杭、越、舒、宣州高山岗上,叶叶相对
,上有毛,方茎,茎端生花,淡紫碧红数色,根作桠生。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曝干
用,以大块紫花为胜。古方所用术者,皆白术也。
宗 曰∶苍术,长如大拇指,肥实,皮色褐,其气味辛烈,须米泔浸洗,去皮用。白术
粗促,色微褐,其气亦微辛苦而不烈。古方及《本经》止言术,不分苍、白二种,亦宜两审
时珍曰∶苍术,山蓟也,处处山中有之。苗高二、三尺,其叶抱茎而生,梢间叶似棠梨
叶,其脚下叶有三、五叉,皆有锯齿小刺。根如老姜之状,苍黑色,肉白有油膏。白术,桴
蓟也,吴越有之。人多取根栽莳,一年即稠。嫩苗可茹,叶稍大而有毛。根如指大,状如鼓
槌,亦有大如拳者。彼人剖开曝干,谓之削术,亦曰片术。陈自良言∶白而肥者,是浙术;
瘦而黄者,是幕阜山所出,其力劣。昔人用术不分赤、白。自宋以来,始言苍术苦辛气烈,
白术苦甘气和,各自施用,亦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