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秋来成疟痢。又瓜本寒。曝之寒气益聚而寒矣!犹之油性本热。经火煎熬。则其
性稍革而不热矣!因述此以为好食瓜者一箴。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

<篇名>泻热

内容:(金)泻肝胆积热除目翳
铜青(专入肝胆)。即俗所云铜绿者是也。与空青所产不同。铜青气禀地阴。英华外见。
藉醋
结成。故味苦酸涩气寒。能入肝胆二经。按酸入肝而敛。所以能合金疮止血。苦寒能除风热
。所以能去肤赤及鼻息肉。苦能泄结。所以醋蘸喉中。则吐风痰而使血气心痛皆止。为散能
疗喉痹牙疳。醋调揩腋下。治胡臭。姜汁调点烂沿风眼。(锦囊用真川连三钱。杏仁八粒。
去皮生用。生甘草六分。胆矾一分。铜青三分。大元枣一枚。水煎乘热搽眼。)去疳杀虫。
所治皆厥阴之病。(时珍曰。吐痰须观人之虚实强弱而察其脉。乃可投之。)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

<篇名>泻热

内容:(石)散上焦积热软下焦积块
海石(专入肺肾)。即书所云浮石者是也。其石系水沫结成。浮于水上。故以浮名。色
白体

。味咸气寒。(时珍曰。其质玲珑。肺之象也。)盖既有升上之能。复有达下之力。其曰能治
上焦痰热。目翳痘痈者。以其气浮上达之谓也。能治诸淋积块瘿瘤者。以其咸润软坚之意也
。(余琰席上腐谈云。肝属木当浮而反沉。肺属金当沉而反浮何也。肝实而肺虚也。故石入

则沉。而南海有浮水之石。木入水则浮。而南海有沉水之香。虚实之反如此。)至于实则宜
投。虚则忌服者。以其忌有克削之气也。味咸者良。煨过水飞用。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

<篇名>泻热

内容:(石)泻肝积热除内外目翳
空青(专入肝)。感铜精气而结。故专入肝明目。盖人得水气之清者为肝血。其精英则
为胆汁
。开窍于目。血者五脏之英。注之为神。胆汁充则目明。减则目昏。铜亦清阳之气所生。其
气之清者为绿。犹肝血也。其精英为空青之浆。犹胆汁也。其为治目神药。盖亦以类相感耳
。(出时珍)况人多怒则火起于肝。水虚则火起于肾。故生内外翳障。得此甘酸大寒以除积

及火。兼之以酸则火自敛。兼得金以平木。故治赤肿青盲。其空青所含之浆。可取点眼。壳
亦磨翳要药。书云不怕人间多瞎眼。只愁世上无空青。但空青中水久则干。必须验其中空内
有青绿如朱者即是。如无绿。青亦可。不必拘泥。(圣济录治黑翳覆瞳。用空青矾石烧各一
两。贝子四枚。研细日点。)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

<篇名>泻热

内容:(石)清胃热解肌发汗
石膏(专入胃腑。兼入脾肺)。甘辛而淡。体重而降。其性大寒。功专入胃。清热解肌。
发汗
消郁。缘伤寒邪入阳明胃府。内郁不解。则必日晡热蒸。口干舌焦唇燥。坚痛不解。神昏谵
语。气逆惊喘。溺闭渴饮。暨中暑自汗。胃热发斑牙痛等症。皆当用此调治。(成无己曰。
风阳邪也。寒阴邪也。风喜伤阳。寒喜伤阴。营卫阴阳。为风寒所伤。则非轻剂所能独散。
必须轻重之剂同散之。乃得阴阳之邪俱去。营卫之气俱和。是以大青龙汤以石膏为使。石膏
乃重剂。而又专达肌表也。)以辛能发汗解热。甘能缓脾益气。生津止渴。寒能清热降火故
也。按石膏是足阳明府药。邪在胃府。肺受火制。故必用此辛寒以清肺气。所以有白虎之名
。肺主西方故也。(杲曰。石膏足阳明药也。故仲景治伤寒阳明症。身热目痛。口干不眠。
以身以前。胃之经也。胸前肺之室也。邪在阳明。肺受火制。所以有白虎之名。)但西有肃
杀而无生长。如不得已而用。须中病即止。切勿过食以损生气。(时珍曰。此皆少壮肺胃火
盛能食而病者言也。若衰暮及气虚血虚胃弱者。恐非所宜。)况有貌属热症。里属阴寒而见

黄狂燥。日晡潮热。便秘等症。服之更须斟酌。惟细就实明辨。详求其真可也。(汪昂曰。
按阴盛格阳。阳盛格阴二症。至为难辨。盖阴盛极而格阳于外。外热而内寒。阳盛极而格阴
于外。外冷而内热。经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寒则热。重热则寒也。当于小便分之。
便清者外虽燥热而中实寒。便赤者外虽厥冷而内实热也。再看口中之燥润。及舌胎之浅深
。胎黄黑者为热。宜白虎汤。亦有胎黑属寒者。舌无芒刺。口有津液。急宜温之。误投寒剂
则殆矣!又按热在胃。热症见斑疹。然必色赤如锦纹者为斑。隐隐见红点者为疹。斑重而疹
轻。斑疹亦有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