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甘平,无毒。主治下痢,十岁以上。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

<篇名>葛花(附)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消酒,(《别录》)治肠风下血,(《本草纲目》附。)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

<篇名>葛叶(附)

内容:主治金疮,止血, 傅之。(《别录》附。)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

<篇名>葛蔓(附)

内容:主治卒喉痹,烧研,水服方寸匕。(《唐本草》附。)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

<篇名>麻黄

内容:气味苦温,无毒。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
寒热,破症坚积聚。
(麻黄始出晋地,今荥阳、中牟、汴州、彭城诸处皆有之。春生苗,纤细劲直,外黄内
赤,中空有节,如竹形,宛似毛孔。)
植麻黄之地,冬不积雪,能从至阴而达阳气于上。至阴者,盛水也,阳气者,太阳也。
太阳
之气,本膀胱寒水,而气行于头,周遍于通体之毛窍。主治中风伤寒头痛者,谓风寒之邪,
病太阳高表之气,而麻黄能治之也。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者,谓温疟病藏于肾,麻黄能
起水气而周遍于皮毛,故主发表出汗,而去温疟邪热之气也。治咳逆上气者,谓风寒之邪,
闭塞毛窍,则里气不疏而咳逆上气。麻黄空细如毛,开发毛窍,散其风寒,则里气外出于皮
毛,而不咳逆上气矣。除寒热,破症坚积聚者,谓在外之寒热不除,致中土之气不能外达,
而为症坚积聚。麻黄除身外之寒热,则太阳之气出入于中土,而症坚积聚自破矣。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

<篇名>白芷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
泽颜色,可作面脂。
(白芷处处有之,吴地尤多,根长尺余,粗细不等,色白气香。)
白芷臭香色白,气味辛温,禀阳明金土之气化。主治妇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者,《经》

∶阳明胃脉,其气下行而主阖。白芷辛温,禀阳明燥金之气下行,则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可
治也。治寒热头风侵目泪出者,白芷芳香,气胜于味,不但禀阳明燥金之气下行,且禀阳明
中土之气上达,故寒热头风侵目泪出可治也。土主肌肉,金主皮肤,白芷得阳明金土之气,
故长肌肤,面乃阳明之分部,阳气长,则其颜光,其色鲜,故润泽颜色。白芷色白,作粉如
脂,故可作面脂。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

<篇名>荆芥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治寒热鼠 ,瘰 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疸。
(荆芥《本经》名假苏,以其辛香如苏也,处处有之,本系野生,今多栽种,二月布子
生苗
,辛香可茹,方茎细叶,淡黄绿色,八月开小花,作穗成房,如紫苏。房内有细子黄赤色,
今采者,凡茎叶穗子一概收用。)
荆芥味辛,性温臭香,禀阳明金土之气,而整肃经脉之药也。寒热鼠 ,乃水脏之毒,
上出于脉,为寒为热也。本于水脏,故曰鼠,经脉空虚,故曰 ,此内因之 也。瘰 生疮,
乃寒邪客于脉中,血气留滞,结核生疮,无有寒热,此外因之 也。荆芥味辛性温,整肃经
脉,故内因之寒热鼠 ,外因之瘰 生疮,皆可治也。其臭芳香,故破结聚之气。破结聚,
则瘀血自下矣。阳明之上,燥气主之,故除湿。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

<篇名>贝母

内容:气味辛平,无毒。主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
(贝母《尔雅》名 ,《国风》名虻。河中、荆襄、江南皆有,唯川蜀出者为佳,其子
在根下,内心外瓣,其色黄白,如聚贝子,故名贝母。)
贝母川产者味甘淡,土产者味苦辛。《本经》气味辛平,合根苗而言也。根形象肺,色
白味
辛,生于西川,清补肺金之药也。主治伤寒烦热者,寒邪在胸,则为烦为热。贝母清肺,故
胸中之烦热可治也。淋沥邪气者,邪入膀胱,不能随太阳而出于肤表。则小便淋沥。贝母通
肺气于皮毛,故淋沥邪气可治也。疝瘕乃肝木受病。治疝瘕,金能平木也。喉痹乃肺窍内闭
,治喉痹,通肺气也。乳难乃阳明津汁不通。金疮风 ,乃阳明经脉受伤,贝母色白味辛,
禀阳明秋金之气,内开郁结,外达皮肤故皆治之。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

<篇名>苍耳子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