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离。)
防己气味辛平,色白纹黑,禀金水相生之气化。其茎如木,木能防土,己者土也,故有
防己
之名。主治风寒温疟热气者,风寒之邪,藏于肾脏,发为先热后寒之温疟。温疟者,热气有
余之疟也。《经》云∶温疟者,先热后寒,得之冬中于风寒,此病藏于肾。防己启在下之水
精而输转于外,故治风寒温疟热气也。诸痫除邪者,心包受邪,发为牛马猪羊鸡诸痫之证。
防己中空藤蔓,能通在内之经脉,而外达于络脉,故治诸痫除邪也。利大小便者,土得木而
达,木防其土,土气疏通,则二便自利矣。
愚按∶防己气味辛平,茎空藤蔓,根纹如车辐,能启在下之水精而上升,通在内之经脉
而外
达,故《金匮要略》云∶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者,其脉沉紧,得之数
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又云∶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 汤主
之。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千金方》治遗
尿小便涩,三物木防己汤主之。而李东垣有云∶防己乃下焦血分之药,病在上焦气分者,禁
用。试观《金匮》诸方所治之证,果在气分乎?血分乎?抑在上焦乎?下焦乎?盖防己乃行
气通
上之药,其性功与乌药、木通相类,而后人乃以防己为下部药,不知何据。东垣又云∶防己
大苦寒,能泻血中湿热,比之于人,则险而健者也,幸灾乐祸,能为乱阶,然善用之,亦可
敌凶突险,此瞑眩之药也。故圣人存而不废噫。神农以中品之药为臣,主通调血气,祛邪治
病,无毒有毒,斟酌其宜,随病而用。如防己既列中品,且属无毒,以之治病,有行气清热
之功。险健为乱之说,竟不知从何处得来,使后人遵之如格言,畏之若毒药,非先圣之罪人
乎。东垣立言,多属臆说,盖其人富而贪名,又无格物实学。李时珍乃谓千古而下,唯东垣
一人,误矣。嗟嗟,安得伊芳耆再治世,更将经旨复重宣。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

<篇名>木通

内容:气味辛平,无毒。主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去恶虫。
(木通《本经》名通草,茎中有细孔,吹之两头皆通,故名通草。除士良撰《食性本草》
改为木通,今药中复有所谓通草,乃是古之通脱木也,与此不同。始出石城山谷及山阳,今
泽潞、汉中、江淮、湖南州郡皆有,绕树藤生,伤之有白汁出,一枝五叶,茎色黄白,干有
小大,伤水则黑,黑者勿用。)
木通藤蔓空通,其色黄白,气味辛平,禀土金相生之气化,而通关利窍之药也。禀土气,

除脾胃之寒热。藤蔓空通,故通利九窍、血脉、关节。血脉通而关窍利,则令人不忘。禀金
气,故去恶虫。
防己、木通皆属空通蔓草。防己取用在下之根,则其性自下而上,从内而外。木通取用
在上
之茎,则其性自上而下,自外而内,此根升梢降,一定不易之理。后人用之,主利小便,须
知小便不利,亦必上而后下,外而后内也。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

<篇名>葛根

内容:气味甘辛平,无毒。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葛处处有之,江浙尤多,春生苗,延引藤蔓,其根大如手臂,外色紫黑,内色洁白,
可作粉食,其花红紫,结实如黄豆荚,其仁如梅核,生嚼腥气。《本经》所谓葛谷者是也。)
葛根延引藤蔓,则主经脉,甘辛粉白,则入阳明,皮黑花红,则合太阳,故葛根为宣达
阳明中土之气,而外合于太阳经脉之药也。主治消渴身大热者,从胃府而宣达水谷之津,则
消渴自
止,从经脉而调和肌表之气,则大热自除。治呕吐者,和阳明之胃气也,治诸痹者,和太阳
之经脉也。起阴气者,藤引蔓延,从下而上也,解诸毒者,气味甘辛,和于中而散于外也。
元人张元素曰∶葛根为阳明仙药,若太阳初病,未入阳明,而头痛者,不可便用升麻、
葛根
,用之反引邪入阳明,为引贼破家也。愚按∶仲祖《伤寒论》方有葛根汤,治太阳病,项背
强几几,无汗,恶风。又治太阳与阳明合病。若阳明本病,只有白虎、承气诸汤,并无葛根
汤证,况葛根主宣通经脉之正气以散邪,岂反引邪内入耶。前人学不明经,屡为异说。李时
珍一概收录,不加辩证,学人看本草发明,当合经论参究,庶不为前人所误。
(卢子由曰∶《本经》痹字与风寒湿相合之痹不同,如消渴、身热、呕吐及阴气不起,
与诸毒皆痹也,故云诸痹。)



<目录>卷中本经中品

<篇名>葛谷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