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人一般也有做成的日子,妙,妙,这喜酒吃得稳了!”大家都笑起来,重新欢饮。大家因心中快活,直饮得沉沉酣酣,方才别去。正是: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昌端两家既已欢从,朱天爵又在两边撮合,早有端家行过极盛的聘礼去,昌家备了最厚的嫁妆来。到了吉期,端家大开筵席,遍请亲朋。端榜眼身穿大红圆领,头戴乌纱朝帽,腰系起花银带,上罩黄罗绣伞,骑一匹高头骏马,前摆着许多翰林的银瓜执事,一路笙箫聒耳,火炮连天,自来亲迎到了昌家门首。早有许多家人,捧了锦笺、笔、砚,求新榜眼题《催妆诗》。端榜眼笑一笑,遂坐在马上,飞笔题诗一首,道:
  飞花飞去又飞还,依旧枝头锦一团。
  今才灯前含笑看,花欢恰好对人欢。
  小姐看了大喜道:“果是表兄之笔,今日方完吾愿矣!”于是妆成。候外面再三催促,方才拜别了父母,随众侍妾簇拥上轿。此时,端榜眼骑马在轿前,昌全坐头轿,在小姐轿后又添了昌全的执事,越发人多。一路上热热闹闹,甚是荣耀。
  到了端家,端居迎入中堂,方请新人下轿。丫鬟、伴娘扶着小姐,同端榜眼先拜了天地,又拜了父母,然后送入洞房。伴娘将小姐揭去盖头,端榜眼偷睛一看,见小姐比旧日越发出落得标致非常。此时不敢开言。不一时做起花烛坐牀,撤帐同饮合卺,端榜眼遂打发众人出房,然后恭恭敬敬朝着昌小姐又作了一揖,道:“自从与贤妹别后,愚兄废寝忘食,离愁莫遣。每欲飞傍妆前,不期遭难流落,不能如愿。后感贤妹勉励之情,努力幸叨一第,即冒险以救尊公。只指望贤妹同回,佳期在即,不期贤妹又遭失散。愚兄歉恨无缘,死生无路,惟坚心不娶,以报贤妹之情。今不期与贤妹转在此团圆,真意外之奇逢也!”
  昌小姐也不作儿女之态,竟说道:“贱妾蒙贤兄不弃,月下订盟,实望进京以图践约。谁知随亲远谪,失散途中,又蒙恩父母抚育,遂渐远渐疏,又不期常镇求婚,父亲不知就里,误许联姻。遂致小妹绝食而死,得恩人设策,婢作夫人,方使妾死里回生。又得赐归,居于此地。自分终身守义而已,昨又称端榜眼之求,正费推辞,再不想端榜眼就是贤兄。真天作之合,人力所不及也!”
  二人将前后事说明,又喜不胜,合欢饮罢,端榜眼笑道:“昔日儿童,今俱长大。今不可再作从前之拒也。”说罢,二人相视而笑。端榜眼走近身旁,遂与昌小姐解带宽襦,拥入销金帐中,共结同心,而赴襄王之梦。真是: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端榜眼与昌小姐新婚快乐,且按下不题。
  却说凤仪在扬州任上,忽一日,门上衙役进来禀道:“外面有老爷的表弟唐希尧要见。”凤仪听见大喜,忙叫请进。迎入后衙,见了王夫人,各诉了一番离别之苦。凤仪即道:“表侄被难,过继端家,今中了榜眼,选入翰林。我夫妇得他之力救回。当初令郎幼时,与我小女有约,订盟终身。不期小女前在途中失散,表侄大失所望,又打听得你不知去向,前日同我出京,已在临清住了许久,在祖茔上拜扫一番。又同我来此到任,他如今回华亭县省亲去了。省亲之后,即来访你了。”
  唐希尧忽听见有了儿子,已是千欢万喜,又听见得中榜眼,如此荣耀,真是快乐无穷。王夫人即刻着人请了赵氏进衙来同住,说知前事。赵氏大喜。过了些时,正要到华亭县去认子,不期端榜眼已差人来下书,报知小姐之事。门上人传进,凤仪拆开看罢,不胜惊喜道:“原来我女孩儿有人收留,今表侄访着,已结婚成亲了。”
  王夫人听见大喜道:“女儿、侄儿既相会成婚,乃大喜之事。我们至亲,何不大家同去认明,也是人生快事。况闻华亭也离此不远。”凤仪、唐希尧、赵氏俱说道:“有理,有理。”凤仪遂吩咐衙役道:“本院有事公出。”遂同王夫人并唐希尧夫妇下船。
  不一日,到了华亭县。凤仪着人报知端昌,端昌告知父亲道:“凤老伯即昌小姐之亲父也。”端昌忙先到船迎接。到了船上,即走入舱中来见凤仪。不期才跨入中舱,只见左边立着一个须鬓皓然的老人家,右边又立着一个银丝绾髻的老妈妈,端昌晋见,吃了一惊。因暗想道:“我看此二人头鬓虽白,面庞恰似我唐家的父母一般,他为何在此?”一时仓促,不敢轻易上前相认。
  唐希尧、赵氏又见他乌纱圆领,气象轩昂,也不敢轻易厮叫。凤仪、王夫人早从后舱走出来,说道:“侄儿,这是你的父母,为何不来拜见?”端昌听见果是他的父母,方抢上前,左手扯着父亲唐希尧,右手牵着母亲赵氏,跪下大哭道:“不肖孩儿自从被难,数年不能侍养,终朝思念父亲、母亲。今幸得第,指望少报寸恩,又不期父母潜身远害,无处访求。在万死饮泣之际,不期得遇表妹。因幼时在家有约,今又蒙恩父母再三劝勉,遂从权成婚。今愿二大人恕孩儿不告之罪。”
  唐希尧、赵氏抱着端昌大哭道:“当日孩儿进场,不见回来,我二人思你、想你,肝肠寸断,甚是痛心!只说今生不复见面,谁知见了你凤老伯,方知我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