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邦直

  (屏山讲友。)

  刘从益      (子)祁    郝经(别见《鲁斋学案》。)

  (李、赵学侣。) (子)郁

  张邦直(见上《滏水门人》。)

  王郁

  董文甫      (子)安仁

  (滏水同调。)

  ----

  屏山鸣道集说略序录

  祖望谨案:关、洛陷于完颜,百年不闻学统,其亦可叹也!李屏山之雄文而溺于异端,敢为无忌惮之言,尽取涑水以来大儒之书,恣其狂舌,可为齿冷。然亦不必辩也,略举其大旨,使后世学者见而嗤之。其时河北之正学且起,不有狂风怪雾,无以见皎日之光明也。述《屏山鸣道集说略》。(梓材案:是卷与上两卷,皆谢山所特立,以辟禅学者。不曰「案」而曰「略」,盖示外之之意云。)王苏余派

  翰林李屏山先生纯甫

  李纯甫,字之纯,别自号屏山居士,宏州襄阴人。祖安上,尝魁西京进士。父釆,卒于益都府治中。屏山幼颖悟异常,初业辞赋,爱《左氏春秋》,更为经学。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为文师法庄、列、左氏、《战国策》。且喜谈兵,慨然有经世心。章宗南征,两上疏策其胜负,咸送军中,后多如所料。宰执奇其文,荐入翰林,值元兵起,复上万言书,援宋为证,甚切时事,当路者以迂阔见抑,故不报。宣宗迁汴,时相高琪擅权,擢为左司都事。屏山审其必败,以母老辞去。既而琪诛,复入翰林,连知贡举。正大末,以取人踰新格,出倅坊州。未赴,改京兆府判官。卒于汴,年四十七。屏山幼自负其材,谓功名可俯拾,作《矮柏赋》,以诸葛孔明、王景略自期。中年,度其道不行,益纵酒自放,无仕进意。得官未及考,即归隐。日与禅僧士子游,(梓材案:先生尝自作《屏山居士传》有云:「雅喜推借后进。」如周嗣明、张、李经、王权、雷渊、刘从益、宋九嘉,皆以兄呼之。)啸歌袒裼出礼法外,然未尝废书。晚年喜佛,力探奥义。自类其文,凡论性理及关佛、老二家者号「内稿」,其余应物文字为「外稿」。又解《楞严》、《金刚经》、《老子》、《庄子》。《中庸集解》、《鸣道集解》,号为「中国心学、西方文教」,数十万言。(参史传。)

  谢山《跋鸣道集说》曰:「屏山《鸣道集说》,钝翁驳之详矣。(云濠案:《汪尧峰文钞》《鸣道集说序》云:「其说根柢性命,而加以变幻诡谲,大略以尧、舜、禹、汤、文、武之后,道术将裂,故奉老、孔子、孟子、庄周洎佛如来为五圣人,而推老、庄、浮屠之言,以为能合于吾孔、孟。又推唐之李习之、宋之王介甫父子、苏子瞻兄弟,以为能阴引老、庄、浮屠之言,以证明吾孔、孟诸书。于是发为雄辞怪辩,委曲疏通其所见,而极其旨趣,则往往归之于佛。凡宋儒之辟佛者,大肆掊击,自司马文正公而下,讫于程、朱,无得免者。」又云:「盖自唐、宋以来,士大夫浸淫释氏之学,借以附会经传,粉饰儒术者,间亦有之,然未有纵横捭阖敢于偭圣人之规矩如屏山者。一何卫浮屠如是之诚,而翦吾儒之羽翼如是之严且力欤﹖其流弊,视荀卿氏之言性恶,墨翟子之论短丧,殆加甚焉。」)偶阅湛然居士所为序,言其二十九岁阅《复性书》,知李习之亦年二十九岁,参药山而退,因发愤参万松师,着此书。嘻!屏山历诋诸儒,以恣其说,自我成佛足矣,何必援昔人以自重﹖习之断非佞佛者,即或其言间为未纯,不过学之小疵耳。浮屠辈迨为此说以诬之,而屏山援之以为例,可为一笑。」

  又《跋雪庭西舍记》曰:「屏山为金代文章大家,著述多于滏水,而今不传,唯《永乐大典》中有其集。屏山援儒入释,推释附儒,既已决波排澜,不足为怪。其所著《鸣道集说》一书,濂、洛以来,无不遭其掊击。近见其为《雪庭西舍记》石本,犹此说也。其引致堂《读史管见》,以为致堂崇正辩之作,满纸骂破戒之说,而实未尝不心折于老、佛。嘻!屏山佞佛已耳,亦何用取古人而周内之!」

  鸣道集说

  学者内有三疵,外有四孽。何谓三疵﹖识凿之而贼,气凭之而亢,才荡之而浮。何谓四孽﹖学封之而塞,辩哗之而疑,文甘之而狂,名锢之而死。

  (云濠谨案:汪钝翁云:「此则深中学者之病。」故录之。)

  自庄周后,惟王绩、元结、郑厚与吾,或谈儒、释异同,环而攻之,莫能屈。

  中国之书,不及西方之书。

  学至于佛,则无所学。伊川诸儒,虽号深明性理,发扬《六经》圣人心学,然皆窃吾佛书者也。

  (梓材谨案:刘京叔《归潜志》云:「屏山因此大为诸儒所攻。」又案:屏山作《重修面壁记》,言:「佛教云其着而成书者,清凉得之以疏《华严》,圭峰得之以钞《圆觉》,无尽得之以解《法华》,颍滨得之以释《老子》,吉甫得之以注《庄子》,李翱得之以述《中庸》,荆公父子得之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