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桷

  湖、詹氏、蔡西   黄叔雅(别见《东发学案》。)

  山三传。)

  (元城、龟山、谯  郑芳叔      (子)觉民   (孙)驹

  氏、武夷、横                     (孙)真

  浦、白水、籍

  溪、屏山、延

  平、玉山、三

  山、芮氏、象山

  四传。)

  袁桷(见下《剡源门人》。)

  王惟贤

  (附弟惟义。)

  王应凤

  韩性(别见《潜庵学案》。)

  (并深宁学侣。)

  黄震(别为《东发学案》。)

  (深宁同调。)

  ----

  深宁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四明之学多陆氏,深宁之父亦师史独善以接陆学。而深宁绍其家训,又从王子文以接朱氏,从楼迂斋以接吕氏。又尝与汤东涧游,东涧亦兼治朱、吕、陆之学者也。和齐斟酌,不名一师。《宋史》但夸其辞业之盛,予之微嫌于深宁者,正以其辞科习气未尽耳!若区区以其《玉海》之少作为足尽其底缊,陋矣!述《深宁学案》。(梓材案:深宁原传本附《真西山学案》,谢山始别立学案。谢山文集以深宁为吕学大宗,故标以楼氏之传,而推原于吕氏。 

  ◆王徐门人(楼、真再传。)

  尚书王厚斋先生应麟

  王应麟,字伯厚,庆元府鄞县人。与弟应凤同日生。九岁通六经,从王子文埜受学。淳佑元年第进士,先生曰:「今之事举子业者,一切委弃,制度典故漫不省,非国家所望于通儒。」于是闭门发愤,誓以博学宏辞科自见,假馆阁书读之。宝佑四年中是科。其弟应凤,开庆元年亦中是科,诏褒谕之,添差浙西安抚使干办公事。帝御集英殿策士,召先生覆考。帝欲易第七卷置其首。先生读之,乃顿首为得士贺,遂为首选。及唱名,乃文天祥也。历太常寺主簿,面对,定修攘至计。时丁大全讳言边事,于是先生罢。未几,起通判台州,迁至著作佐郎,守军器少监。又累迁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忤贾似道,以秘阁修撰奉祠。起知徽州,召为秘书监,兼史职,兼侍讲。迁起居郎兼权吏部侍郎。时朝臣无以边事言者,先生指陈成败顺逆之说,帝不怿。似道复谋逐之,适以忧去。及似道溃师江上,授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即引疏陈十事。进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侍读,迁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日食,应诏论消弭及备御之策,皆不及用。寻转礼部尚书兼给事中。丞相留梦炎用徐囊为御史,擢江西制置使黄万石等,先生缴奏。疏再上,不报。出关俟命,再奏,又不报,遂东归。诏中使以翰林学士召,力辞。入元,不出。学者称为厚斋先生。后二十年卒。所著有《深宁集》、《困学纪闻》、《玉海》等书。(修。云濠案:《宋史》本传,先生着有《深宁集》一百卷、《玉堂类■》二十三卷、《诗考》五卷、《诗地理考》五卷、《汉艺文志考证》十卷、《通鉴地理考》一百卷、《通鉴地理通释》十六卷:《通鉴答问》四卷、《困学纪闻》二十卷、《蒙训》七十卷、《集解践阼篇》、《补注急就篇》六卷、《补注王会篇》、《小学绀珠》十卷、《玉海》二百卷、《词学指南》四卷、《词学题苑》四十卷、《笔海》四十卷、《姓氏急就篇》六卷、《汉制考》四卷、《六经天文编》六卷、《小学讽咏》四卷。)

  百家谨案:清江贝琼言:「自厚斋尚书倡学者以考亭朱子之说,一时从之而变,故今粹然皆出于正,无陆氏偏驳之弊。然则,四明之学以朱而变陆者,同时凡三人矣:史果斋也,黄东发也,王伯厚也。三人学术既同归矣,而其倡和之言不可得闻,何也﹖厚斋著书之法,则在西山真为肖子矣。」谢山《同谷三先生书院记》曰:「王尚书深宁独得吕学之大宗。或曰:『深宁之学得之王氏埜、徐氏凤。王、徐得之西山真氏,实自詹公元善之门,而又颇疑吕学未免和光同尘之失,则子之推为吕氏世嫡也,何欤﹖』曰:『深宁论学,盖亦兼取诸家,然其综罗文献,实师法东莱,况深宁少师迂斋,则固明招之传也。』」(梓材案:深宁少师迂斋,盖因温州而误。说详《丽泽诸儒学案》。)

  困学纪闻(补。)

  「修辞立其诚」。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则为巧。言《易》以辞为重,《上系》终于默而成之,养其诚也;《下系》终于六辞,验其诚不诚也。辞非止言语,今之文,古所谓辞也。

  潜龙以不见成德,管宁所以箴邴原也;全身以待时,杜袭所以戒繁钦也。《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同人》之《初》曰出门,《随》之《初》曰出门,谨于出门之初,则不苟同,不诡随。

  冥于《豫》而勉其有渝,开迁善之门也;冥于《升》而勉其不息,回进善之机也。

  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