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著作佐郎王安国,材器磊落,罪废不忘进学。

  太子中允、应天签判刘挚,性行端醇,词学渊远。

  太常博士、宗正丞虞太熙,治经有行,不苟于进,可充台阁。

  太子中允、监西京洛河竹木务程颢,性行端醇,明于义理,可备风宪。

  太子中允、权发遣淮南西路运判刘载,少治经术,兼有文行,可备台阁。

  殿中丞、充秦凤熙河路句当官薛昌朝,才质俱美,持守端直,可置台阁。

  著作佐郎、崇文校书张载,养心事道,不苟仕进,西方学者,一人而已。

  兴国军掌书记苏辙,学与文若不逮轼,而静厚过之。

  前台州司户、今召试馆阁孔文仲,性行淳粹,文章正直。

  歙州推官吴贲,以孝行闻,治经学,尤尽心于民政。

  前延陵令吴恕,器识醇深,学通义理。

  屯田郎中、知太康县林英,和而不随,直而不挠。

  都官员外郎、监泗州仓孙奕,士行着于乡闾,节义信于朋友,所至以善政闻,可当一路。

  著作佐郎、监扬州粮料院林旦,通晓民政,兼有持守。

  太常博士、监衡州盐仓邹何,操履端方,吏才通敏。

  大理评事唐垧,性虽轻脱,才斡明敏,以言事窜,今监杭州龙山税,流落远方。

  前监安上门、英州安置、勒停郑侠,愚直敢言,发于忠义,望陛下矜怜,使得生还。

  祖望谨案:古灵先生讲学,以诚明为主。其立朝,尤以荐贤为急。今观其三十三人品目,自温公、申公、韩、范、刘、王诸大臣,无不当其性行。其谓横渠则曰「西方学者,一人而已」,于东坡则曰「不长经术」,即此可见先生之学之醇,故备录之。其生平荐士于当路尚多,今皆附载于后。

  与陈安抚荐士书(九人。)

  殿中丞、致仕胡瑗,博学通经,负文、武之道,而适用不迂,虽老,尚可大用。

  舒州通判王安石,才性贤明,笃于古学。

  颍州司法刘彝,其政与学,通达体要。

  合肥主簿孙觉,才质老成,经学浸有原本,文辞简粹。

  扬州孙处,高介好古而志道,安贫不仕,文辞必臻于理。

  衢州江山县周颖,刚义孝友,不畏强御。

  越州萧山县吴孜,勇于为义,少习声律之学,既而约心于理,甘贫养亲。(其二人即陈烈、郑穆。)

  祖望谨案:其《与韩丞相荐士书》(十七人)曰:「知绵州龙安县刘载,虔州推官吴贲,前沣阳令、监泰州如盐仓盛侨,松阳令余京,上虞令丁,江宁府监上元县管师常,长垣主簿孙路。(以上皆文行经术之士。)沂州防御推官宋希元,叶县尉吴道,郓州观察推官许安世,监池州酒务杨国宝,前泾州观察推官王岩叟,明州鄞县尉陈颐。(以上皆强志力行之士。)左军巡院判官黄颢,节度推官曾华旦,大理寺丞黄默,松溪令贾易。(以上皆干能之士。)」其《与蔡舍人荐士书》(八人)曰:「太学直讲胡瑗,进士吴孜、管师常、任原、倪天隐、张京,明经顾临,又友人陈烈。」此皆古灵未甚达时所荐。及修起居注,则荐常秩;为侍御史,则荐陈烈;领国子监事,则荐常秩、陈烈、程颐、管师常;知杭州,则荐吴师仁;为枢密直学士,又荐陈烈;其试 士,则荐陆佃。而其荐三十三人最在后。能留心天下之人材,未有过于先生者也。其中多讲学儒者,自胡公、二程、张子外,盛侨、吴孜、刘彝、顾临、周颖、倪天隐,皆安定弟子;杨国宝、贾易,皆伊川弟子;而孙觉、管师常,则先生之徒而卒业于安定者。惟常秩、林希有负先生之举耳。先生又尝以徂徕忠义经术,乞官其子。

  (梓材谨案:先生所荐又有礼祠客膳四部主簿黄庭佥,见《黄豫章外集》。)

  ◆古灵讲友

  祭酒郑闳中先生穆

  郑穆,字闳中,侯官人也。「四先生」之一。醇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进退容止必以礼。门人千数。以进士为寿安簿,召为国子监直讲,寻编集贤馆书籍,积官太常博士,以集贤校理通判汾州。熙宁三年,召为岐王侍讲,又为嘉王侍讲。神宗谓古灵曰:「如郑穆德行,乃堪左右王者耳。」凡居馆阁三十年,而在王邸一纪,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讲经至可为劝戒者,必反复摘诵,二王咸敬礼焉。元丰三年,以朝散大夫知越州。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既而连年水溢,民逋官租且万缗,先生悉奏免之。未满乞休,管句杭州洞霄宫。元佑初,召拜国子祭酒,每坐讲席,无间寒暑,虽童子,必朝服延接,以礼送迎,学者尊其德而服其教。故人张景晟者死,遗白金五百两,托其孤。先生曰:「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育其子。三年,扬王、荆王并请为讲官,解祭酒,以直集贤院充荆王府侍讲。荆王薨,复为扬